
思乡
文/夕颜
人生如四季流转,童年的田园生活离我渐行渐远,那一缕缕乡土情缘,却时时萦绕魂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人到中年的我,不知从何时起常常忆家乡点滴,沉浸陶醉在思乡的情结里,不能自已。
记得,春天的家乡万物复苏。最爱拿着长钩采摘老槐树芽,那黄黄的,稍显浅绿嫩芽,伴着清凉薄荷般的香。用蒜苗,红椒放热油锅一炒,味道特别的香。还有槐花,含苞如小白鸽的花蕾适合做菜饼。满树的花苞,如雪落下,簇拥在繁枝绿叶间,闪着诱人的光,顺手摘下,甜甜的清新立刻充斥着你的味蕾,那是大自然赋予的人间美味。即使人到中年,看到老槐树,槐花,总会停步不前,驻足呆思,想起少时的点滴,仍回味无穷,一种别样家乡情怀萦绕心间。
夏天的河床,是儿时的乐园。白天,赤足和小伙伴在河边洗衣,网鱼。是七月的流火也挡不住我们奔放的热情。夜晚,星光璀璨,圆月的银光洒满滩床。伙伴们追逐在平整松软的河沙上。曝晒了一天的河水泛着涟漪,到夜晚余温不散,成了儿时的天然浴场,白色的沙滩伴着月光熠熠生辉。或奔跑,堆人形,埋小脚丫,宽广的大沙河渗透了少年的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童年,夏天的河滩,是最好的见证。
金秋时节,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去山间割草。带上小布袋,去摘小而圆润的酸果枣,那细而尖的枣树刺虽深深地扎痛娇嫩的手臂,可大家还是义无反顾,乐此不疲,欢呼雀跃着,比谁摘的个头肥,比谁采的红艳的多。高兴劲,就象捡拾了大元宝。还有躲藏草丛的蚂蚱,仲秋之后,已蹦跶不远。伙伴们顾不上割草,用小树枝轻拍着草丛,仓皇逃窜的蚂蚱怎躲得过少年灵巧的身手,捉来后,让娘放油锅炸至金黄,美味扑鼻,餐桌上多了一道垂涎欲滴的佳肴。在天高云淡,轻风送爽的季节里,金色的田野,是儿时放飞梦想的摇篮。
冬天的山村,记忆中,天比现在冷,雪也比较大。雪舞的日子,空旷的打麦场成了伙伴们的滑雪地,大家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堆出各种各样的雪娃娃,或大或小,胖瘦匀称。用各种蔬菜,各色衣服打扮的奇形怪状,俨然成了精雕细琢的大师。草房子冰条足有一尺来长,整齐有序悬挂在草檐下,如晶莹剔透的珠帘,又如飞瀑凝结,在温润的阳光下,折射出硫球般的光。
几度苍桑,岁月轮回,当年的乐园已变成旅游休闲风景圣地,儿时的伙伴为事业已各奔东西。依次走过的人生,如四季一样,天真梦幻的童年,恰似万物萌发的春天,彰显少年的勃勃生机。热情洋溢的青年,如盛夏流火,散发着奋进,拼搏的激情。豁达,淡定,稳重的中年,依如金色的秋,硕果累累,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步入知命天年的老者,正是蕴藏万物的冬季,卸去曾经的繁忙,疲惫恺甲,体会岁月的安然静好,重拾孩童般的笑颜。
家乡的四季,成为我余生的一份念想,那淳淳的情,属于儿时的独特时光,将永存心底,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网名,夕颜,本名,王爱菊,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人,自由撰稿人。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邹鲁文学社”创始人,邹鲁文学主编,《作家前线》签约作家,喜欢读书、写作,爱好运动,音乐,曾在《西府文学》、《济宁市散文》,《锦锈昆仑》,《世界作家文集》,《东方传媒》,《九滴海水》,《作家前线》,《励志作家》,《春韵文学》,《梓墨文学》,《远方传媒》,《邹鲁文学》,《神州散文诗》,《夜郎诗刊》,《中国散文》,《华语诗歌联盟》,《诗天子》纸刊征文,等发表作品数篇,自嘲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女人。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