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游记
徐友梁

连续几天的雨,赶走了燥热,迎来了凉爽。周末,冒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去南部山区游玩。
沿着新修的港西路一直往南,路面十分平坦。道路旁,山脚下,山坡上,那些树啊、草啊,都喝足了,翠绿得似乎能从叶尖上流下来。长满青苔的峭壁,刚刚探出头来,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省城济南的两口“大水缸”——锦绣川水库和卧虎山水库,此时终于蓄满了水。水面上微波粼粼、轻雾袅袅。青山环绕着碧水,碧水倒映着青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我们先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四门塔风景区。新建的神通寺,殿堂庄严肃穆,香烟缭绕,供奉着各路神仙,不仅让人顿生敬畏之感。那株千年古柏,不知为何,却被命名为“九顶松”,看上去仍是枝繁叶茂,九根粗壮的枝杈直指苍穹。树身上、四周的栏杆上,层层叠叠地挂满了平安符,寄托着千万人的美好祝愿。柏树南面的四门塔高大雄伟,构造别致。在人们的悉心保护下,虽经受千年风雨,塔身仍然屹立于巍峨群山之间。塔内四尊石刻佛像栩栩如生,默默地注视着大千世界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走在石板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溪流奔涌的声音,有时在脚下,有时在身旁,或急或缓,或远或近。沿着路标的指示,我们继续游览造型精美的龙虎塔,具有“立体壁画”之美誉的千佛崖,古碑林立的神通寺遗址。一座单孔石拱桥下,北侧的巨石上雕刻着“滴水泉”三个大字。石洞内的泉水哪是“滴”呀,此刻正是一泄如注呢!
脚踩着鹅卵石铺成的弯曲小径,一路向西,便来到了涌泉竹林景区。青翠的山峦,幽深的峡谷,茂密的竹林,清凉的泉水,让人感觉恍若置身于江南。涌泉乃“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水流湍急,震耳欲聋。回想起刚才的“滴水泉”,不仅令人想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名句。
顺着泉水往下,跨过一座石桥,便是一泓清澈却不见底的青龙潭。据介绍,那潭水有6米深,足以容得下一座两层小楼了。一株比碗口还要粗的葛藤,从潭的上空飞起掠过,顶端在高大的树木上蜿蜒盘旋,整体形状像极了一条巨龙,这大概便是“青龙潭”名称的来历吧!走下潭来,回头再望,一条10米多高的瀑布倾泻而下,溅起朵朵白花。山涧幽篁、亭台楼阁中弥漫起缕缕薄雾,犹如仙境一般。
门牙景区,河水暴涨,汹涌澎湃。在一处农家餐馆里,我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大碗“柳埠媳妇汤”,大盆“松莪炖公鸡”,真是实惠到家了。茶余饭后,坐在石凳上,光脚泡在水里,捉着小鱼小虾,享受着从未有过的闲情与惬意。

【作者简介】徐友梁,男,山东济南人,小学教师,喜爱文学,其诗歌、散文等先后在《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历城》《华不注》等纸媒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