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泰山余脉和康汇平原毗连的肥城西南乡,有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美丽村庄——项官屯。
她于明永乐年间由项氏先人奉旨屯田所建,建立百户堂、世袭百户候。自明代以来,将军、举人、文庠生、武庠生为国戍边,为民请命者上至布政司左堂,下至一县讼师,世代不断,枝散数地(外迁山西介休、济南平阴、临沂等)。至解放前夕,在陆房战斗、项白屯战斗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支前、做向导、提供情报等,战斗在各线。
项白河环村四周,土地肥沃,河东的御粮地,八十年代亩产过吨。河西的西南洼由项屯第一、二届村集体领导开发,茅草横生变成了良田。
此外,还有一段段美好的人文故事,“二龙桥上行霸王”,“双桥夹一庙,一百(碑)架葡萄”“一笔杀尽十亩林”“仙家日子”,“项屯庄,没正街,好人坏人分不开”。还有以神传神的巫祝故事,大神树,百户堂等等。
所有的人事,都在时代变迁的大潮中一步一步远去。常萦心怀,拙笔赋诗记之。
七律·康汇平原
康汇重波流向南,晴空十里水天蓝。
群群野鸭游芦荡,袅袅炊烟逐雾岚。
杨柳千家穿玉燕,桑麻两岸育农蚕。
平原富庶民风古,遂国春秋筑祭坛。
七律·玉皇山
抬眼东天黛接蓝,玉皇一柱把云簪。
桃花烟柳层层染,往事残碑默默谈。
八百里湖曾浪涌,五千仞岳又林含。
此山西去无高地,浅水数条将海探。
注:泰山西麓余脉,距项屯三公里,上有残碑、残庙遗迹。此山到东平湖(梁山水泊仅存水域)一马平川。
七律·项白河
九鼎山前项白河,流经千古见闻多。
淮阴老母衣冠冢,永乐官田社稷禾。
烽火也曾燃故土,民风终究胜金戈。
波重康汇入汶水,一路向西吟赞歌。
注:发源于西南乡境内的最大河流。
七律·项官屯
泰西肥子项官屯,曾是梁山水泊滨。
东去烟云连岱岳,旧传文史溯周秦。
村中延续百家姓,世上都为一氏人。
刘候张王阴孟尚,朱庞吴郭齐冯陈。
注:项屯现在是一个多姓氏杂居的和谐村庄。
七律·御粮地
项白河东田百顷,丰腴之地故人营。
一年两季千斤粟,十里三春万亩菁。
家国安全需士保,食粮收获靠农耕。
自古屯兵天下计,勤劳韬养世间平。
注:《项氏族谱》记载是卫粮田,村里人口头说是御粮地,现在土地证是玉良地。
七律·百户堂
永乐敕封微那头,功名与国共荣休。
宗亲同举千秋祭,世代相承百户侯。
旧院红尘存旧迹,孤村绿树隐残楼。
大堂雄影今安在,晚辈只能玄梦求。
注:《项氏族谱》有记载。
七律·双桥
两条溪水汇村口,巨石平铺有似无。
春夏秋冬呈美景,东西南北变通途。
絮飞桥下戏黄鸭,雪落风前混白芦。
一庙至今存旧迹,残碑不见绕青葡。
注:建于清代嘉庆三年,有石碑。村里有“双桥夹一庙,一百(碑)架葡萄”传说。
七律·大明槐
项屯街里大神槐,洪武年间先辈栽。
莫问遐龄多少岁,但知枯干一身埃。
历经日月风和雨,见证村人喜与哀。
惆怅已随时去远,树前何故影徘徊。
七律·神婆
人逢难事拜神婆,空手相求面不和。
礼物临行还恐少,街头刚到又嫌多。
篮中鸡蛋偷藏匿,心里荆棘慢嗦啰。
事毕轻言回转事,村前莫忘小柴窝。
七律·三支炉
项公书晋字丹炉,笔墨谋生走五湖。
道古常奔车与马,灯残犹读律和儒。
诉呈不计谁高贵,临颖难容人秽污。
邑内贤名偕赵冉,言行表号亦无殊。
注:清末民初肥城三绅士之一,与赵丹炉、冉丹炉齐名。
七律·泰西情报站
国破泰肥风雨腥,西南乡镇有英灵。
建成地下交通站,打进敌中生死钉。
消散烽烟民不忘,编修史志理应铭。
项屯村里谁真士,先祖九渠偕少亭。
注:肥城党史第九楫有记载。
七律·项白屯战斗
肥城解放起狼烟,康汇平原烽火燃。
项白两村成战地,血尸三里满河沿。
德孤空有敌援炮,士烈还凭民助肩。
兵远未忘师往事,碑残仍立大功镌。
注:村里有共青团肥城市委、王庄镇人民政府立的碑,详情百度一下。
七律·西南洼
大屋窖西三五里,荒芜一片满榛荆。
秋冬处处霜如雪,春夏年年水聚泓。
湖泊退归茅草长,粮田开发谷禾生。
工农联手促高产,矿助林前千亩菁。
注:大屋窖、矿助林是改革开放前供销社、矿务局对项屯的建设支援。
个人简介:
项茂松,男,1974年12月生,肥城市王庄镇项屯村人。古典文学爱好者,肥城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