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薏苡新作《高庙小聚》
万龙生
【诗酒自娱 按】这是8月18日我写的一首小诗《迎薏苡上山》:
今天让我们一道默哀
为那早逝的青春年代
同时庆幸这一次重逢
友谊维持了六十余载。
薏苡者,我的老友吴宏光多年前之笔名也。薏苡本名吴宏光,与我于1955年秋相识,迄今64年矣。那时我刚刚考入位于北碚团山堡的重庆一师,他已经读三年级了。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次年,即1956年秋,他幸运地考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令我羡慕不已。谁知一年以后,他就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4月,处以劳动教养,送去修建铁路。1961年,劳教期满,他被遣返回家,在江北区石门运输队下力为生。其时我也从北碚回到江北,在一家民办中学教书,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不知从哪个渠道打听到我的消息,与我建立了联系,断断续续,相交至今。他在成为右派之前,就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青,已经在报刊发表诗文。1981年落实政策,调到重庆18中学任教。本来有机会重新握笔,从事业余创作,但他尽管仍爱文学,不弃阅读,却已心灰意冷,不再染指诗文。今年我到高庙避暑,适逢宏光应邀到綦江做客,得便上山与我相见。我闻此讯,当然十分激动,便写下这首小诗。
17日上午,我把宏光安排在“德香农家乐”住下,一起盘桓二日,回首往事,畅叙旧情,其乐融融。19日一早,我送与宏光在舍前作别,20日他就在住笔数十年后,从微信传来这首诗作。他特地告诉我,是以格律体新诗形式所作。我一看,六言三步整齐体,中规中矩。而且所写情景活灵活现,令我重度良时,自然感叹不已。
薏苡诗如下,供君分享:
高庙小聚赠龙生
饭后漫步环道
山野凉风悠悠
随便一个话题
倾谈很久很久
提及多少往事
不乏新朋旧友
闲谈堪称享受
如饮琼醪美酒
临别何必依依
可望再次聚首
坦然面对老境
活上九十加九

万龙生,男,1941年生。重庆诗词学会格体新诗研究院院长。1957年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出版了多种诗集、诗论集。曾任江北区文化局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重庆文学》副主编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重庆艺苑》副主编、“东方诗风”论坛名誉站长、《渝水》诗刊主编等职。在新诗格律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中有独到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