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荐诗:Lily Li李丽娟 (加拿大)
本期作者:刘存锁 (中国)
本期题图:梦如诗 (中国)
图文英译:Lily Li李丽娟 (加拿大)
本期总编:火凤凰 (海外)


刘存锁:甘肃省作协会员,曾任市报驻站记者,县级报总编辑等职。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发于《中国诗人》《延河》《飞天》《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野草、诗刊》、《甘肃日报》等报刊。有诗歌散文入选《泾水流韵》《泾州古今散文选》《中国当代诗人作品选》《当代作家、诗人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13当代中国文学作品选》等选本。组诗《泾州三题》荣获“当代国学精英大辞典”征文一等奖并入编,被中国古诗词研究所和组委会授予“当代国学精英”荣誉称号。在第六届“瀚渊杯”全球汉诗联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组委会"评为“2013年度百佳诗人”。2019..获《世界诗歌联会总会金桂冠诗歌大赛》^最佳诗歌奖”。著有散文通讯集《泾汭潮》、现代诗集《季风啮痕》。《作家前线》系列平台签约作家(诗人)。
天池仙桃(散文)
文/刘存锁
清晨,没有风,太阳刚一露脸,王母宫山顶的天池塬便一片闷热。
推开桃园的门,门是用铁丝编织的,一片银色,布满了规则的方格子,打开时无声无息。一棵,两棵,三棵连接成片的桃林在人视野晃动,叶子绿得炫目,似乎是画上去的。堆积的地方,把我和天空隔开,正是成熟季节,桃子一个个从叶子里跳出来,探头探脑。熟透的红、少许的粉,光打在上面,有了透明的意味。呼之欲出的桃子像园林里深情的眸子,好奇地窥视我。我听见了它们汁液的流动,沉稳而缓慢,如一条初秋清晨的流水。我和几位文友沿着桃园的石径行走,两旁泥土湿润,一脚下去,柔软自桃树下最初接触的地方传来,身体内仿佛有了泥土的气息。
没多久,几位同行的女诗人率先摘桃子,他们一手拽枝条,另一只手一掰,一个硕大的桃子便摘下来,小心翼翼地掌在手心里欣赏,闪耀着粉嘟嘟灵动的光。后来,我才知道,泾川县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全力打造西王母的后花园,在道教圣地的王母宫山顶天池,集中整理245亩台崄地,种上了桃树。那些桃树苗从陕西杨陵林科所调回,从天水买回砧子,两桃树联姻嫁接而成。
在桃园旁的一排简易房旁,我看见一对夫妇半蹲着,递纸箱、装桃子、封口,动作娴熟,有条不紊。胶带“嘶”一声,一箱桃子转眼就装好了,箱子一个接一个码垒起来,拉货车,小车已停在门外等候装车。园子的主人,一位中年汉子操着天水口音,他姓蒲,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蒲老板。他告诉我们,这个桃园是他投资从泾川管理方手里租赁过来的,并成立了西王母蟠桃有限责任公司。除草、施肥、剪枝等都是在这里雇用的农民工,干一天百元收入,当天结帐,桃园成了这里农民找一份工作和情感中亦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由于管理经营好,今年桃子丰收,每斤6元且受顾客青睐,市场一直看好。他满脸笑意,看的出来,他对自己当初的这种选择非常满意。

瑶草变为芳草绿,百果让于蟠桃红,神话故事里王母娘娘的寿桃三千年一熟,五百年一现,泾川是西王母的降生地,每年七月十八和古三月二十分别为王母娘娘的寿诞日和庙会日,从四面八方、海峡两岸拥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拜谒母娘。于是回山上迎来了一年两度的鼎盛日期,在王母宫山后脊天池,打造王母蟠桃园有着神话传说中的神人情结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见泾川决策者的独具匠心。蒲老板承包此园也想借西王母之灵气泾汭水之温润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蒲老板与县文联联系,精心组织摄影家协会与音乐家协会,挑选美女精心装扮成王母与仙女游逛花园的情景戏,让游客观赏拍照纪念。桃红蔚蒸霞微,游人心旷神怡,从而使人们加深了对桃园的印象。想起神话传说,听了园主人一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树枝抽绿、桃花粉红的三月,眨眼被神一点,变成了满树桃子挂在枝丫上,成群结队,像数不清的粉红风灯,被秋风轻轻摇动。天池桃熟,玉盘飘香,我举起相机,这片桃林定格在我的镜头中,绿色荡漾开来,绛红点染其中,如一轴画卷,一直从王母宫的后脊延伸到天池。
同行的文友三三两两摆出各种姿势拍照,风吹过,有笑声洒落,有鸟雀惊起,一只接一只野山雀飞向云天。
桃园旁一片片高粱地,高粱举起高高的穗,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响,送来淡淡的秋爽,我想这些高粱收镰后,也将进入附近的酒坊,在天池水里瞬间化作清冽的酒香。
天池,一片坑洼之地,这几年经过开发利用,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土地是沉默的,就象桃树一样,当你注入新内容,付出了辛勤汗水,它就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天池碧桃和露,神人共享。把大自然馈赠的甜从人心里装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