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省汽修”的名字,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许昌人大都不陌生。位于市区解放路的它曾直属河南省交通厅管理,曾是许昌建厂早、设备全、技术力量强的骨干企业,在许昌的交通工业史上留下过重要一笔。
“省汽修”的前身为“国营河南省联运汽车公司汽车修配厂许昌分厂”。在历史的长河中,“省汽修”的名称经过多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其生产的160匹马力内燃机车在许昌“小铁路”(禹郸窄轨铁路)许昌至太康段上试行,还参与过军工产品的生产,红火时员工超千人。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省汽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承载了很多人的时代记忆。

20世纪40年代,许昌就有了汽车修理厂
早在20世纪40年代,许昌就有了汽车修理厂。据1988年出版的《许昌地区交通志》记载,日本投降以后,为了修复日伪军的残旧汽车,许昌于1946年年初在市区大同街成立了汽车修理厂。当时厂子的规模并不太大,只有技工42人,两部车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日本交出的破旧汽车修整后,“一部分交国民党兵站,一部分交地方政府,还有的卖给了私人”。
1952年,河南省交通厅在许昌建立了汽车保养厂、修理厂,许昌成了全省汽车修理兴起早、发展快的地区之一。许昌汽车修理厂的前身为“国营河南省联运汽车公司汽车修配厂许昌分厂”。1953年11月,改名为许(昌)南(阳)总站保养厂,直属许南总站管理。1953年,省交通厅工业处按年修车300辆的规模,开始在白庙筹建新厂。1954年1月,建成投产。同时,原许南总站保养厂改名为许南总站汽车修理厂。
1956年6月,根据河南省编制委员会批示,许南总站汽车修理厂以“年修车300辆,生产配件100吨”的规模进行扩建,新厂址选在许昌市解放路一号。1958年年初迁入新址,同年7月改名为河南省交通厅许昌汽车修配厂,与许昌公路运输公司分开,直属省交通厅。为了方便,厂里的工人将厂名简称为“省汽修”,尽管以后其名称又经过多次变更,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其“省汽修”。1965年,该厂又改名为河南省交通厅许昌汽车修理厂。
“省汽修”在许昌的交通工业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许昌当时重要的大厂,其辉煌的时候有员工1000多人。每到上下班的时候,许昌的解放路南段就会变得非常热闹,到处都是晃动的人影。20世纪60年代末期,其业务从汽车修理转入军工产品生产与窄轨内燃机制造。其生产的内燃机曾经奔驰在许昌“小铁路”上,其生产的汽车销售到8省15个地区。
1958年,许昌汽车修理厂在开展旧件修复的基础上,试制了活塞、活塞环、缸套三大产品。次年,为了保证这三大产品的生产,该厂筹建了镀铬车间,设立了化验室、金相室等。据许昌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史料记载,1960年,该厂由汽车修理转入配件制造,并按照年修车辆600辆、生产配件1000吨的规模,扩建主厂房和新建生产配件车间,承担许昌、南阳两个运输公司的汽车大修任务。这一时期,厂名为许昌汽车制配厂。
家住市区解放路、81岁的李合献老人曾经在“省汽修”工作了40余年。“我们厂以前除了不生产汽车的橡胶件、电器件外,其他都生产。”李合献说,“省汽修”的技术力量在当时来说非常过硬,“小黄河”汽车配件齐全。20世纪70年代,厂里生产过某军工产品上的瞄具。“军工产品不生产后,我们又开始生产‘火车头’,‘窄轨厂’负责生产火车车厢。”李合献说,1977年后,他担任三车间党支部书记,1984年调任汽车队党支部书记。

生产过“许昌”牌汽车,俗称“小黄河”
很多人不知道,许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生产过汽车。许昌产的汽车是许昌汽车修理厂在利用外购轮胎、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的基础上安装制造的。1955年,许南总站汽车修理厂就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辆小道奇长途客车。
1958年,许南总站汽车修理厂改名为许昌汽车修理厂后,又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州”牌压燃式载重汽车一辆。1969年至1970年,根据当时有关部门的指示,又自行设计制造了一辆“许昌”牌汽车(俗称小黄河)。“我是在‘省汽修’家属院长大的,见证了它后期的发展变化。”62岁的彭跃华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厂里曾和“南汽”合作,生产双排座汽车,这种汽车“四门六座”,后面是货箱,在当时来说非常不错。彭跃华收藏了有关“省汽修”发展的很多老照片,在其中一张老照片上,记者看到这款红色汽车的车前脸上有醒目的“XUCHANG”字母,见证了许昌汽车工业的发展。
“1980年之前,许昌地区的汽车配件销售为独家经营,一切汽车配件均由许昌地区汽车配件公司经销。”据许昌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显示,许昌汽车修理厂制配的XC-130SP系列双排座汽车,采用唐山汽车厂的底盘、北京内燃机总厂的发动机,在1988年8月河南省首次汽车展销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许昌产的第一台内燃机,曾在禹郸窄轨铁路上奔驰
许昌汽车修理厂从1969年开始先后承担了“160”“400”“700”等型号的窄轨内燃机的试制及批量生产任务。进入20世纪70年代,该厂转入军工和窄轨机车生产。“1970年5月开始试制160匹马力内燃机车,1971年投入生产,先后生产38台。”据1988年出版的《许昌地区交通志》记载,1973年厂里开始试制400匹马力内燃机车,次年开始制造;1975年7月开始试制700匹马力内燃机车,后因所需物资不能纳入国家计划,未能生产。至1985年年底,厂里共生产各类型机车39台,改造10台,产品销往吉林、湖南、山东、江苏、河南等8省15个地区。
“20世纪70年代,厂里生产的许昌第一台内燃机在禹郸窄轨铁路上试车,我们还坐车到了太康。”彭跃华回忆说,一路上大家忙着欣赏火车道两侧的风景,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许昌机车车辆厂是旧时许昌地区制造窄轨车辆和修理蒸汽机的专业工厂,也是河南省地方铁路工业制造与修理的骨干企业。许昌机车车辆厂于1969年兴建,1970年年初建成投产,1972年正式定名为“许昌机车车辆厂”,厂址在许昌“东关”,还担负着全省地方铁路机车、车辆配件的生产任务。从1969年至1985年年底,许昌汽车修理厂生产窄轨货车47辆、配件49.7吨。
1970年7月,由五机部投资300万元,购置精密设备,建立军工生产线。1972年,河南省机械局又投资1万元,等建军工机械加工车间、锻工车间、磨工车间、精密铸造车间。1980年1月,军工生产停止,又恢复汽车修理业务。该厂从1952至1985年,共大修中修汽车30多种、16700辆。1987年,全厂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职工有87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