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徐友梁

开学第一天,开车送儿子去历城二中报到。尽管路上爆堵,但心情还是不错的。一则,经过三年努力,儿子终于如愿考进了重点高中;二则,二中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学校。
记得30年前的那个夏天,我读小学五年级。经学校推荐,我与另一名同学参加历城二中初中部入学考试。那时历城二中就很有名,考入其初中部,就意味着能上高中、考大学。早上去时,天还晴着,上午考完数学,到中午时分,乌云就布满了天空。邻居家的一位叔叔当时在二中工作,他找到我们,并打了两份饭菜让我们吃。记得那顿午饭吃的是豆角炖肉和卷子,对于口袋里只装了两角钱、本想买两个烧饼充饥的我来说,这无异于一顿美餐。
下午考完语文,在返回途中,突然刮起一阵狂风,继而下起倾盆大雨。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无处躲避,瞬间被淋成“落汤鸡”。直到这时才发现,我唯一的一件挡雨工具——草帽,在中午吃饭时落在邻居叔叔的宿舍了。回去取是不可能了,我们只好轮流使劲儿蹬着自行车,想赶快回家或找个避雨的地方。心里很急,雨下得更急,模糊了双眼,连道路都几乎看不清了。好不容易看到路边有个窝棚,我们像两个将要溺水的人,忽然发现了救命稻草,飞快地钻进去躲雨。丝丝凉风吹来,冻得我们瑟瑟发抖。看瓜的大爷双手抓着一根拐杖,一言不发地盯着我们,看得我们心里直发毛。不久,看看雨小了些,我们继续往家赶。结果快到家时,雨过天晴,明晃晃的阳光刺得眼睛睁不开。再看看我们湿透的衣服和打绺儿的头发,真令人啼笑皆非。
经历一场“暴雨洗礼”,那位同学考上历城二中初中部,我却以4.5分之差落榜。在另一所普通中学里,不服输的我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前列。那个年代流行考中专,一旦考上,便意味着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有很多人因此而改变命运。初中毕业时,为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决定报考中专,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历城师范学校录取。尽管如此,历城二中始终是我向往的一所学校,因为那里有我太多的思念和梦想。有几次故意绕远路经过二中门口,想象着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课,想象着漫步在清爽的树荫下阅读,想象着再吃一顿豆角炖肉,甚至想象着在这里考入了某所重点大学。
乌飞兔走,斗转星移,不觉间10多年过去了。工作后的两个寒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两期“历城区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地点就在历城二中。培训班采用“双训”方式,上午军训,下午和晚上学习培训。各为期一周的培训,忙碌而又充实,紧张而又快乐。在亲耳聆听教育专家精彩报告的同时,也深切地领略到历城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圆了自己多年以来在此学习、生活的梦想。当时教育局编辑的刊物上还发表了我写的一首词:
沁园春·“双训”有感
红梅傲雪,白云蓝天,苍松骄杨。望广阔操场,飒爽戎装;寒风烈烈,豪情荡漾。军令铿锵,口号嘹亮,恰似春雷遍地响。看巾帼,须眉当不让,斗志昂扬。
讲坛如此美丽,引无数同仁竞酣畅。沐秦风汉月,激情课堂;厚积薄发,唐宋华章。磨炼意志,提升才干,只为桃李更芬芳。踏新征,挥洒自如间,无限风光。
冬去春来,岁月轮回,一眨眼10多年又过去了。无数的是是非非都随风而逝,无数的情怀都被剪成了记忆。曾经的青涩懵懂,变成了如今的不惑之年;曾经的清瘦多疾,变成了如今的大腹便便;曾经的踌躇满志,变成了如今丛生的银丝;曾经的热血沸腾,变成了如今的淡定坦然。难以释怀的,唯有那段未了的情;铭刻在心的,还是那份难聚的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从历城二中走进了象牙之塔;也不知有多少成功人士,成为这所重点中学的骄傲;更不知假如当年考进了这所学校,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总会成为过去,未来总会成为现实。当目送儿子走进历城二中校园的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生命在延续,力量在传递,梦想在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作者简介】徐友梁,男,山东济南人,小学教师,喜爱文学,其诗歌、散文等先后在《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历城》《华不注》等纸媒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