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有不少地方的名字与历史名人有关。建安区苏桥镇的得名,就与苏辙的后人有关。元末明初,苏辙的七世孙苏英在当地建桥,该镇遂得名苏桥。苏桥镇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有商代龙山文化遗址、东汉名医华佗墓、三国名将马腾墓、左良玉衣冠冢、司堂农民暴动纪念碑、杜寨书会等历史文化遗迹。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镇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为原许昌县主要工业基地之一。该镇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曾叫响全国。

明朝古桥今犹存
说起苏桥,不少人会想到杜寨书会、丈地羊肉汤和华佗墓。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有一座古桥,今天依然屹立于苏桥镇南村社区的石梁河旧河道上。
苏桥镇东接建安区小召乡、尚集镇,南连魏都区,西邻建安区桂村乡,北靠长葛市。建安区建制村改社区后,苏桥辖有34个社区,人口6万人。镇内,京广铁路、文峰北路(老107国道)、魏武大道、劳动北路、农大路等主干道纵横南北,清潩河、石梁河贯穿全境。
苏桥镇的名字源于这里的一座“苏家桥“。距离苏桥镇政府不到一公里的南村社区。在一条已经断流的小河上,横跨着一座石桥。
“前些年有人开车从桥上路过,把护栏撞毁了,这些一米多高的青石护栏刚刚建好。”今年76岁的苏桥镇一中退休教师葛根生说。
许昌自古人才荟萃,有些地方就以名人的姓氏命名。苏桥的地名,与北宋文学家苏辙的后人有关。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被后人称为“三苏”。宋徽宗时期,苏辙降居许州,自号颍滨遗老,在石梁河畔安家落户。他曾讲学于小西湖,并主持修建读书亭。宋元祐年间,苏辙的兄长苏轼被贬来许,在小西湖建了长啸亭。
元末明初,苏辙的七世孙苏英从黄河以北的新乡获嘉迁至许昌,修建了苏家桥,后简称苏桥。该桥所在的村庄也曾叫苏桥村。
前些年,南村社区的群众在一个墓地挖出一通石碑,上书“始祖苏英”等字样。据文物部门考证,苏英为苏辙第七世孙,元代人,其后裔遍布长葛、禹州等地。
明朝时,苏英的八世孙苏继欧看石桥年久失修,出资进行复修,使其保留至今。史料记载,该桥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重修。重修此桥时,“拆栏翻板,皆以方石圈,紧拱固基,雕龙、狮、麒麟等瑞兽于其上,以期吉祥护佑”。老苏桥建在古时禹州到开封的官道上,既方便了官差、商人往来,又方便了百姓出行。它的重修和复修,是造福万代的善举。
在古桥以西,还放着一块五六十厘米高的明代吏部郎中苏继欧重修此桥的残碑。如今,古桥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桥拱石上雕刻的内容仍可见,有“龙卷伸缩”“二狮争绣”“双麟竞标”“鱼游水中”“鲤跃波上”等复杂图案,还有飞马、卧鹿、龙首、人像、瓶花等简单图案。桥的合券石是四块完整的巨石,整体看上去十分美观。
由于该桥中间北侧的桥墩石缝中生长过一棵柏树,历经多年不倒,且该桥为三孔桥,该桥遂被群众称为“一柏单三孔”。
今天,人们还能清晰地看到那棵柏树的残根,并据此想象出其当年的风姿。
这座古桥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05年,该桥被许昌县(现建安区)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建有寨,小镇有车站
咸丰、同治年间,中原一带筑寨之风盛行,建寨主要是为了防匪避乱,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苏家寨是许昌的大寨,曾叫保安寨。
据史料记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苏桥筑有土寨,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重修,亦称苏家寨,寨呈长方形,苏家寨墙被寨河环绕,河宽9米,深3米余。寨内外有活水相通,四季不断。寨周长约4.5公里,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各门有门额和对联。
“门额的取名和对联的措辞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连词成意。四门是铁包木门,寨门上有楼。”葛根生说,东门名为“同庆”,西门名为“太平”,南门名为“仁和”,北门名为“长春”,对联为“保东西同庆太平,安南北仁和长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下太平,加上人口快速增长,为了方便出行,群众把寨门扒掉,寨墙推倒,寨河也给填平了,寨子里的火神庙、关帝庙也被拆了。
如果你乘坐火车途经苏桥,还会看到苏桥站。只不过,列车一般很少在此停靠。据了解,苏桥站建于1912年,是京广铁路的四等小站,在历史上,曾发挥不小的作用。
今天,禹亳铁路苏桥西站与京广铁路交会,为该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桥的乡镇企业有较大发展,主要涉及机械、印刷、面粉、建筑、陶瓷等行业。其中,苏桥的席编产业历史悠久,所产苇席质地优良,行销数省。
“苏桥是原许昌县工业基地之一,集体经济首屈一指。”曾担任苏桥镇党委通讯组组长的范鸿仪说,20世纪80年代末,苏桥南村有一家铸钢厂,该厂生产的铸钢件被用于我海军某大型战舰的炮管上。据说,炮管每分钟能打出数十发炮弹而不变形、不发热。因此,国防部嘉奖了该军工厂,南村铸钢厂也曾因此受到表彰。

苏辙后人苏继欧
苏继欧是苏辙的十四世孙。据传,他天资聪慧,9岁能文,14岁中秀才,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进士及第。
苏继欧为官刚正不阿,忠君爱民,勤于政事。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他调职吏部,累官考功司郎中。他考核官吏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时魏忠贤窃权,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朝臣多趋炎附势,苏继欧洁身自好,遭群小忌恨,后辞官归里。
当时,都宪杨涟揭发魏忠贤24条罪恶,被贬于家,不久又被拘捕赴京。监车过许,苏继欧冒死款待,杨涟感慨地说:“我生平知交,今日仅见一苏郎中耶!”魏党怀恨,扬言缉捕。苏继欧怕连累家属,自缢而死。一代忠臣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令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