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白莲藕
郭永顺

我每一次到黄河岸边吃“农家乐”,都要点盘姜拌藕,藕要黄河边那种白莲藕,洁白如玉,脆而无渣,可以生吃,只要菜刀一拍就碎,我仔细咂摸着一盘白莲藕,就能销去些许乡愁的块垒,还再三夸我家乡白莲藕的优点,俨然成了它的形象代言人。我的家乡在济西温地北邻,齐河黄河大桥附近,盛产白莲藕。村子周围多水湾,是建村多年来,用土坯盖屋取土形成的,湾连湾,水连水,荷叶连着荷叶,荷花连着荷花,夏季简直成了荷花盛开的村庄。听听这些水湾的名字吧:李家湾、官道大肚子湾、三角湾、台子西大湾、新河子等。家乡人爱把莲藕和美人相提并论,谓之:“荷下藕,苔下韭,新娶的媳妇扭三扭。”家乡人审美观高雅,衬托得莲藕多么娇艳。在槐荫区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七里铺等五村联治的水榭、九曲栈桥下,春夏之交,荷花连成一片,婀娜多姿,清香四溢,形成了田园观光带景观。地处我村的五洲都市农业公司,盛产吴家堡大米,绿之风农业公司打造的那大井油菜花开,引来游人如织,在车水马龙,“不用去婺源看油菜花,七里铺就有”的大幅广告牌,赫然矗立在济齐路边。赏花期间,遭遇堵车,真是“车在花中流,人在花中游”,煞是热闹。
白莲藕是莲中名品,是生长在中国人心里超凡脱俗的一种水生植物。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与我们一年四季亲密相处。春天,荷芽破泥而生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是我们儿时常见的景况,带给我们的是无限乐趣,我们会屏住呼吸,盯住那彩色的蜻蜓,它也乐于在我们的头上、身边,飞来飞去。有时,我们也会突然出手,用手捧住它,谁捧到蜻蜓也绝不伤害,让它歇息一会儿,顺势飞走。尤其是下大雨之前、云厚气压低,蜻蜓成群结队来袭,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机。不过万一落空时,也会不小心掉进藕池里,蜻蜓却仍然在我们身边飞,像是在嘲笑捉弄我们笨手笨脚。荷叶长得很快,不多日,已田田如盖,有水的地方都铺上了一层“绿毯”,“接天莲叶无穷碧”,形象地描绘了家乡荷塘的美丽,它的美丽是那么普通自然,给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欢欢喜喜地送来一瞥的清澈和一望的快乐,这份天然的和这份乐趣,在夏日炎炎、人困蝉噪之时,给人心灵注入了丝丝爽快的凉意。
我从小就爱观察莲藕的生长过程,很有趣。湾里的小小荷叶,先如铜钱一般飘在水中,羞答答的,太阳照着,几天过去,小荷宛若少女般情窦初开,待荷叶慢慢撑开,小伞样大的荷叶,就仿佛什么也遮挡不住了。荷花从荷叶旁突兀而出,一枝枝地化成一朵朵花儿,在强烈的阳光下,渐次展开,一瓣、两瓣、六瓣,最后露出的便是散发着沁入肺腑芳香的黄色花蕊。很快,就见有女孩摘那玉簪似的莲蓬,更有男孩光着身子下湾扒藕。我们从湾里举起那嫩藕,用水一洗,藕瓜洁白如玉,就“吭哧吭哧”的啃起来,那鲜藕真的是“出污泥而不染”啊!“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在家乡人们的心中,荷花不只是来人间空走一遭,看看风景,展展风姿的仙子,它带给我们的除了赏心悦目,还有实实在在的莲藕收成。
白莲藕属睡莲科植物,也叫“玉玲珑”、“玉臂龙”。荷分上下两部分,地下根茎,肥厚横生,分数节,节间膨大,外皮黄白色,内白色,中空而有许多纵行的管,称为“藕”。由夏至秋,荷花渐谢,荷托膨大长成莲蓬,结出的籽,称为“莲子”,系滋补佳品。莲藕中通外直,不枝不蔓,肉质细嫩,鲜脆干甜,可生食,可做菜。我小时最喜欢母亲炸的藕合,切片夹三鲜馅,挂上面糊,出锅外酥内嫩,口留余香,真像古人说的“色华玉树,味夺琼浆。”越吃越愿吃,可是只有年下节下,母亲才会炸一蓖子藕合,叫全家人解解馋。
我在坊间听过一个藕能治病的传说:宋朝,宋高宗退位后,孝宗即位,忽一日腹泻数次,服药多日无效。高宗心下着急,微服私访寻医问药,一天来到一药市,见人们争相购买藕节,高宗询问药师为何,药师答曰:“如今天下流行冷痢,新采藕节乃治疗之良药。”高宗轻声对药师亮出了身份,命其随自己进宫给孝宗治病,药师仔细给孝宗号脉叩诊,见孝宗身出冷汗,脉细舌白,说:“皇上过食湖蟹,伤脾胃,故成冷痢,服新采藕节汁,数日可康复。”高宗忙命人取来金杵棒,将藕节捣汁,给孝宗热酒调服之,果然不几日,孝宗病愈,龙颜大悦。传说已无从考证,藕节确有药用功能。
《神农本草目》记载:“藕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生吃销淤,凉血。治热病烦渴、吐血和热淋等证,熟食可以养胃滋阴,补益五脏、清热生津,药用价值高。荷叶、藕节、莲子、荷花等,均可入药,浑身都是宝。我小时见母亲把吃剩下的藕巴,晒干存起来,我不明其意,母亲说:“这是一味好药引子,可通气。”我释然了。
家乡的白莲藕,藕白如玉,用处多多,虽好吃,但种植却是不易,收获更难。它适于炎热多雨季节生长,栽种时,要选择好的母藕,在池塘中挖坑栽培。踩藕也是一个力气活和技术活,条件好的身着连体皮裤,没条件的干脆短裤赤脚在藕池中,凭着经验和感觉,确定藕的大小和方位,双腿伸缩,身子颠动,双手淘泥,抬脚一勾,一支沾满淤泥的莲藕,便捞上来了,辛苦一天,一人最多踩个一、二百斤,收藕是不能用机械的,不过辛苦劳作后的收获,也是蛮幸福的。
秋冬正是鲜藕上市的季节,这时我就想起家乡的白莲藕,有人摇着小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起白莲藕,就像有无数白胖胖、粉嘟嘟的小手,晃在眼前,有一种“儿童拍手争相问,一枝莲蓬值几钱”的浓浓诗意。仿佛看到家乡街头,有人挑着一副藕担,匆匆走过,筐里那粗得像手臂的白莲藕,又白又壮,我在心里回味着乡音,由不得像老作家叶圣陶在“藕与莼菜”里所写的那样,生出“故乡可爱极了”的感叹。

【作者简介】郭永顺 ,男,济南市历城区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顾问。上世纪六十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华不注》、《大众日报》、《济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历城》等文学杂志及报刊副刊。著有《黄河柳》、《品荷集》、《海棠居散记》等个人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