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黛玉是穷鬼
文/轻尘
黛玉虽出生于诗书世宦钟鸣鼎食之家,但从黛玉初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谨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表现来看,林家的财政状况似与荣宁二府的繁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不然贾敏也不会时时向女儿提起母家的富贵非寻常可比。但在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时代,贾府既肯把贾敏远嫁江南林家,自然不会仅仅看中林如海的探花身份。如海赋予了黛玉如兰的气质,贾敏则留给了黛玉无尽的惆怅。不得不说是这个畸形的原生家庭造就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即便林家再不济,怕比贾家也不遑多让。再说黛玉是如海唯一的骨血和继承人,如海不可能不考虑快出阁女儿的嫁妆问题。若真只留几箱书,心也未免太大了些。要知道嫁妆的多寡可关系到女儿在夫家的地位问题,只靠面子才华怕是撑不下来。毕竟在当时的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啊。所以如海必会留给黛玉一笔不菲的嫁妆。可奇怪的是黛玉活着没钱花,死后贾府遭遇巨变也没见到这笔钱出世。那么这笔庞大的资财去哪了呢?有人说是贾琏花了,即便贾链再能找女人喝大酒一年也花不了一个林府啊(贾琏毕竟不傻会扔钱吧)。为了五百两银子的棺材板钱都和凤姐闹翻了脸的琏二爷,就算出了那趟肥差(送黛玉奔丧)怕也没落下多少油水。那么钱去哪儿啦?
当然钱是不会自己消失的。贾琏回家时正赶上元春封妃,贾府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虽说尽力省俭旧址翻新,但对于早已寅吃卯粮的贾家来说,经济压力还是巨大的吧。毕竟这是一个花钱如淌海水般的差事儿。为了一个面子这本下的不可说不大,但参考书中提及的接驾故事,这钱怕是可以报销的。贾府的人没疯,建大观园是笔赚钱的买卖。因为从省亲完毕后封园来看,这大观园应属官产私用,和荣宁二府的性质相同,不能变现只能上交。这也就解释了秦可卿托梦给熙凤的疑虑。又从元春对其父的劝谏来看,这接驾费用怕是超出了贾府的承受能力,直呼奢靡太过。
综上所述,黛玉的钱怕是都填进了大观园了吧。贾家这么不遗余力地接驾没几天,元妃就失宠了,以至太监都敢上门敲诈。但这笔钱皇帝老儿也不好意思不还,就玩了一个抄家的把戏赖账。大观园是建好了,贾府也把内囊掏空了,至于有没有外债这不好说,想来是有的,从尤氏吃下人的米就知道了,尤氏可是正经主子啊,连一碗好米都吃不起了。虽说皇帝因宝玉考取了功名而赐还了家产,但违禁之物必不敢领,再加上抄家官员的贪腐,拿到的部分钱财也补不了内务府不肯结账所遗留的巨大亏空。
可以这么说,贾府的迅速衰败就只有一种可能,资金链断裂。要不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再不好过也必不至沿街乞讨吧。
林黛玉是有钱的,但被贾府挪用了;盖大观园是赚钱的,却被皇上坑惨了。真真好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精彩大戏。与其说贾府被抄了家,倒不如说皇上抄了林府又顺手灭了贾家。
顺便说一句,贾母是力挺木石前盟的,倒真要劲时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而去支持了金玉良缘,我原来一直以为贾母是出于对黛玉的宠爱,毕竟宝玉生死未卜,很有可能刚嫁人就守活寡。但从贾母说了贾府上下人人一双富贵眼,个个一个体面脸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此言不虚,黛玉因身上没了油水而被这位以慈爱著称的贾家大佬彻底抛弃了。而这种家风的形成和贾母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上行下效,个人坏只能坏一个,环境坏只好坏一堆了呗,这‘个个人人’怕也包括她本人吧。
书于2019.9.6.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