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进入公示阶段,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榜上有名。
扎根农村44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修路办厂、兴学重教,把昔日的贫困村打造成长葛第一个亿元村和文明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燕振昌以44年的工作历程和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个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燕振昌走了,但他从未离开
9月16日上午,秋雨初歇,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平整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街道两旁各类店铺鳞次栉比,饭店、美发店、服装店……徜徉在水磨河村的街道上,宛若置身热闹的城镇。
“我们村有三四百间门面房,在村里做生意的不仅有本村人,还有外地人。村里商业发达,经济活跃,村民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老书记燕振昌兢兢业业44年带领大家干出来的!”水磨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志强说。
水磨河村不仅有热闹的商业街,还有清新雅致的文化广场、碧波荡漾的生态园、水天一色的幸福湖……在水磨河村,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村民们怀念着燕振昌。在村民们心中,燕振昌走了,但他从未离开。
“燕书记‘走’之前的一天,还给我打过电话安排工作……”水磨河村妇女主任韩会军说。燕振昌有一个习惯让她印象深刻,每天清晨,在开村两委班子会前,燕振昌都会绕着村子转一圈。他说:“咱不能坐在村里等群众找咱,咱得主动下去,遇到啥事随手就给他们解决了。”
韩会军说,村民的困难,燕振昌件件记在心头。全村1000多户村民,谁家房屋漏了,谁家看不起病,他都要拉上一把,经常二百、三百,一千、两千地帮助别人。村里每硬化一条房前屋后的小巷子,他就捐1000元钱。
“水磨河村生态园是2008年在燕书记的带领下建的,燕书记‘走’之前计划对生态园进行整体提升,如今,生态园里建起了亲水平台、木质的水磨,还增加了亭子。乡亲们来这里游玩,都会想起燕书记。”黄志强说。
“我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老书记燕振昌的帮助和政府的扶持。”40多岁的赵书建是水磨河村村民,2010年他返乡创业,遇到困难时,燕振昌总会无私地帮助他。
燕振昌明确要求村两委干部:只要是在水磨河村发展的,在项目占地、贷款、通电、通路各方面都要全力支持,不能让企业家和店主跑腿、作难、花冤枉钱,更不允许本地人欺压外地人。让企业主们最为感动的是,在企业贷款找不到担保人时,燕振昌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为企业担保。
如今,赵书建的企业越做越大,产品远销欧美,像众多水磨河村村民一样,提起燕振昌,赵书建一口一个“好”字。


44年如一日,扎根乡村谋发展
燕振昌同志1942年5月出生于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1970年5月12日,28岁的燕振昌在日记中写道:“留在农村,照样能干出名堂!”那时,他刚刚被社员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称村党委书记),44年的“村官”生涯才刚刚起步,他一生写下的94本日记也刚刚开篇。
之后的日子里,燕振昌的日记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要让村民过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读书、有玩处的安生日子。当时的水磨河村穷得揭不开锅。有民谣为证:“水磨河,水磨河,磨来磨去灾祸多。十年种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窝。”村里人均耕地不超过7分,全村人“战天斗地”,也只能勉强保肚皮、保口粮。
韩会军介绍,燕振昌在村党组织领导岗位上工作了44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亿元村,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村级敬老院;重视教育、福荫后人,8次改扩建村中小学,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农村寄宿制学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带出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使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44年来唯一的“零上访村”……
2014年12月12日凌晨,像44年来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样,燕振昌披衣起床,开始写工作日记。写到第四条时,他猝然伏在办公桌上。水磨河村无边的寒夜里,只有他的办公室透出清冷的灯光。
医护人员证实,燕振昌因突发心肌梗死,于凌晨去世。未写完的日记,如同一个绵长的省略号,留下他对水磨河不尽的牵挂。
“为了水磨河村,燕书记操劳到了最后一刻。”黄志强说,他表示,几十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燕振昌本人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农村基层干部标兵”等荣誉;2016年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水磨河村也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民政部授予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村”等称号。

“时代楷模”精神永存,激励众人不忘初心
2016年1月31日,燕振昌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从风华正茂时开篇,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搁笔。94本日记,记录着一个贫困村到亿元村的美丽蝶变。如今,这些工作日记就陈列在水磨河村新建起的集中展示燕振昌事迹的展馆——长葛市共产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内。
“长葛市共产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建成后,有很多单位和个人自发前来参观,燕书记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同时也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黄志强说。
在燕振昌精神的引领下,水磨河村党委班子团结一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为水磨河村百姓的幸福奋力谱写着时代新篇!在长葛市共产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内,陈列着水磨河村规划平面图和沙盘。沙盘上,除了整齐的房屋,大片的区域都是绿色的田野和蓝色的河流、湖泊。黄志强表示,按照水磨河村的规划,村里将利用水资源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商业、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增收。
燕振昌全心全意为之奉献的水磨河村一直在阔步向前,今年7月底,新建的村部投入使用,崭新、现代化的办公小楼与水磨河村的广场、商业街交相辉映;作为扶贫项目,生态园内规划建设的藕池和鱼塘已经完工,每年可为村里增加6万元收入,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我们一定要把燕振昌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水磨河会越来越美,村民们也会越来越幸福。”黄志强说。
燕振昌的“六不沾”“四不干”精神
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烟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村里的工程亲戚不沾边是水磨河全村人知道的燕振昌“六不沾”。
对村两委,燕振昌提出“四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为让群众对村务清楚明白,对村干部信服,他坚持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村党组织下年度事务预案,以一身正气树立形象,以两袖清风赢得民心。(毛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