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商报记者/董建福 黄伟 李杨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省市医师正紧急驰援湖北。温州有19名呼吸科、感染内科、ICU的医务人员“参战”随时待命,全省共有135名医务人员将赶赴武汉。

为支援湖北开展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浙江省将从全省各医院和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专科医院中组建了医疗队。根据目前的工作方案,每批医疗队135人。

截至发稿,温州市多家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的医生护士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将随时支援武汉等地,抗击疫情。
首批出征的医师队伍中,有来自温医大附属一院、温医大附属二院、温州市中心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

温医大附一院护士长请缨驰援武汉
一封真诚的请愿书令人动容
“我自愿加入医疗队援助工作,我有信心能够胜任这次的援助任务……”今天中午,温医大附一院护士长郑秀云的一封请愿书,令人动容。她在获悉武汉需要医护人员支援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愿书报名,成为我市即将派遣武汉19名医护人员之一。

“工作23年来,我曾在心内科、脑外科轮转,之后一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丰富的呼吸与危重症护理经验,能熟练使用急救设备。2003年因怀孕,我没有支援我的战友,2006年响应号召参加市传染病医院禽流感(甲流)病房极危重患者护理,这种工作经验让我养成了良好的自身防护习惯,在抢救和照护病人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郑秀云表示,她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十分自信,因此这次支援武汉是她的职责所在。

对于郑秀云的决定,她的家人也是格外支持。“我的母亲和孩子都能照顾自己,我的爱人更是默默支持我的工作,家里没有顾虑……”昨天下午,郑秀云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报名后她第一时间告知了同样在医院工作的丈夫。她的丈夫说, “如果组织上需要,我想和你一起去”。郑秀云上高一的女儿知道后,让妈妈注意安全,她自己会照顾好自己。

昨天晚上,由于即将启程前往武汉,考虑到春节期间无法照顾母亲。“我特地抽空陪妈妈去了一趟超市,想给她买点年货放家里备用。我妈很节省,只让我给她买了点蔬菜。”郑秀云说,她来自一个医学世家,很多亲属都从事医疗相关的职业,虽然知道母亲肯定会支持她的决定,但作为女儿,还是不想老人家为她担心,因此最终没忍心告诉老人去武汉的事情。
作为一名医者,郑秀云清楚地知道此次疫情的危险性,但她和同事纷纷选择逆行,直面病毒。“医院的同事得知被抽调前往武汉,并没有人人自危,工作群里反而热烈接龙,还要通过筛选竞争。”郑秀云说,看到同事们竞相去武汉的那一刻,她的心里暖暖的。
“行李昨晚就全部整理好了,只等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前往武汉。”今天下午,郑秀云在家里,时不时地看看手机,等待着驰援武汉的命令。
“迎难而上的你们就是伟大的英雄”!
女儿带着鼓励信和零食慰问医生父亲
“在你们当中,一定有期待阖家团聚的人,但当‘灾难’来临,是你们挺身而出,是你们选择了坚守……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迎难而上的你们就是伟大的英雄。”今天早上,一封“致最可爱的人们”的信件出现在温医大附二院儿童感染科住院部,让医护人员倍感温暖。

这封信是儿童感染科主任陈益平女儿陈诺瞒着父亲偷偷写的。一早,她带着零食和信件来到医院,看望和爸爸一起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
刚参加工作的陈诺说,除夕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日子,但很多时候医务人员因为工作无法陪伴家人,为了给和爸爸一样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一点温暖,她特意准备了一些零食,让没办法按时吃饭的他们垫垫肚子。
陈益平来自浙江龙游,先前答应长辈回老家过年。按照原计划,今天他本应该已经与家人团聚,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他毅然取消了回家过年,选择坚守在医院。

“别看他大大咧咧的,像没事人似的,其实没回家陪奶奶过年,他心里挺内疚的。”陈诺说,这几天奶奶一直来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到家,盼着一家人吃团圆饭,但在这个特殊时期,爸爸必须责无旁贷地投身到医疗救治与防疫中。
陈益平主任介绍,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科人员均放弃回家团圆饭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为抗击病毒,附二医有一群逆行者。呼吸内科主任戴元荣率领的团队是压力最大的部门之一,从门诊到病房,都需要呼吸内科的医生,作为市专家组成员的他处于全天候无休状态;自特设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热门诊以来,急诊科陈大庆主任第一个坐诊,冲锋在前。此外,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晓隆,重症护士王密芳、项飞,呼吸内科护士马萍、胡丹红作为浙江省驰援武汉的第一批医务人员,将迎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