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新冠肺炎的“一号病人”?这几天大家对“零号病人”议论纷纷。而上海的“一号病人”则出现在1月16日,从这位病人的女儿那里得知,这位病人是从武汉到女儿家里过年,在武汉就有症状,到上海以后感觉不舒服就去医院检查。随后医务人员引起了警觉,当时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传科的宫霄欢和肖文佳二位医师一起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

图|来自网络
一边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一边流调人员就在医院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宫霄欢告诉记者,当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并不多,但是医生比较警觉,“从这位病人的女儿那里得知,这位病人是从武汉到女儿家里过年,在武汉就有症状,到上海以后感觉不舒服就去医院检查。”
随后,流调人员特别了解了接诊的医护人员防护措施,病人诊疗的过程。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进入隔离病房和这位病人面对面,虽然当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并不清楚,不过宫霄欢坦言,“疾控中心从去年12月31日就开始有所准备,因此从第一例开始,在确诊结果出来前,流调人员就开始调查病人发病前14天的情况,发病后接触到的人员等等,特别细化到这位病人从武汉怎么到上海来的,就医时坐了什么车,了解到她可能接触的每一个的可能会出现的未来病例。”

图|来自网络
其次,我们为上海严密的防控措施点赞!
从发现“一号病人”到之后采取的隔离、检查、确诊,再到全市范围有条不紊的展开防控,从医生专业性的判断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配合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一号病人诊断、流行病学排查堪称教科书,全流程严密防控未有一人被传染。”所谓勇者无畏,前提是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上海的一号病人与武汉同步发现,但上海的整个防疫抗疫工作却有条不紊,没有出现医护人员感染情况,也没有出现滚雪球似的病例暴增,跟上海相关部门得力的应对方法密不可分,跟他们对疫情的敬畏之心密不可分。感谢这些“守坝人”这一个多月来不分昼夜地默默坚守,你们辛苦了!
上海的做法告诉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就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

图|来自网络
第三,我们更要为“一号病人”的高素质点赞!
从武汉返回上海,该病人就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密切接触者只有女儿和女婿,到医院就诊也是女儿家里开车来的,没有涉及公共交通,有效降低了接触范围,减少了传播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