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故里好人多
——商水县化河乡道德模范群体现象透视

党的生活网周口讯(黄万里) 近日,商水县化河乡大柴行政村农家妇女贺翠被评为省市“乡村好媳妇”后,又被评为周口市2020年第一季度孝老爱亲“周口好人”。这是该乡继2015年见义勇为好的哥许立顺被评为 “中国好人”之后第六位获得“好人”称号的道德模范。在化河乡,像贺翠这样受到省市县表彰的道德模范已达200多人,引领着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化河乡道德模范群体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底蕴深厚,乡风淳朴,传统优良;二是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持续开展以“道德规范进万家”、“乡风文明提升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努力促进良好家风、民风、乡风的形成。”该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贾洪涛说。
传统文化熏陶人


化河乡是宋代状元姚晔的故里。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浓郁,民风淳朴,先进人物辈出,建国初期南马一个村里出了柴克端、柴凤兰、谢莲3个省劳动模范。长期以来,“贫贱不移,勤勉坚韧;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经纶满腹,学养丰厚;谦逊平和,坦荡淡泊;胸怀高远,爱国为民”的状元文化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历代后人树立了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怎样让状元文化、劳模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的功效,该乡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份独享其荣的人文资源,以“挖掘状元文化”为切入点,以“承状元文化传统,造状元教育环境”为突破口,完善“状元教育”体系,打造“状元文化”特色品牌,创设了“状元文化墙”、“状元文学社”,组织开展了“参观状元碑、祭扫状元墓、瞻仰状元塑像”、“搜集状元遗迹”、 “搜索状元文化”、“讲状元故事”、“谈状元事迹”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从姚晔史实中体验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真谛,加深对状元事迹和状元文化内涵的品味和了解,以状元的经历启迪学生、以状元的精神感化学生、以状元的意志鞭策学生,使“状元文化”在活动中得到升华,积淀于学生心灵,一心向学、立志成才、勤学乐学、品德高尚、勇于创新蔚然成风,书法状元、读书状元、舞蹈状元、科技状元、演讲状元、中考状元层出不穷;该乡工会组织积极营造氛围,创新机制,让劳模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较好地发挥了导向引领作用,学劳模、当劳模、务实拼搏、实干强乡已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遵循和行动自觉。同时,该乡还强化环境育人功能,结合乡风文明提升行动,绘制传统文化墙、设置 “村情村史”大型文化橱窗,张贴“孝星榜”,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活动,留住乡愁记忆、传承乡村文明,引导农民传家训、立家规、扬新风,让先辈积聚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引领社会新风尚。
培树榜样影响人

2015年,该乡好的哥许立顺赤手空拳斗歹徒,被评为见义勇为“中国好人”,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为发挥榜样的力量,该乡按照《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结合脱贫攻坚、“六村共建”、独居老人户治理等中心工作,大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让以“孝老爱亲、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为核心的“孝道德”、“和文化”深入人心。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子”“好教师”“好邻里”“孝善敬老”“帮扶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一年一主题,一月一目标,步步深入,循序渐进,涵养社会文明。同时,该乡加强舆论引领,积极向媒体推介、宣传“好人”,引领群众学习“好人”、争当“好人”,进而产生了“好人效应”。
先进文化引领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该乡党委政府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奢华“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持续推动全乡意识形态工作向基层延伸,加大经济投入,打造了迎宾大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一条街,新建了乡文化服务中心、22个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文化大舞台、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广泛开展了“快乐星期天”、广场舞汇演、腰鼓盘鼓表演赛、以“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为主题的红歌大赛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扶贫帮扶单位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扶贫惠民活动,助推群众文化活动向纵深发展。


化河乡道德模范群体现象汇聚了乡村振兴正能量,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7年起年度目标考核保持一类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43%.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化河乡将继续通过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潜移默化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言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真正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基础,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该乡党委书记高永强表示。(商水县化河乡张长河 许艳)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热线:136 7341 9038
欢迎投稿!
(编辑/星星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