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镇一体联动,全面完成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复绿

为了切实落实第三方评估反馈和易地扶贫搬迁“春季排查”和"三排查三清零'排查发现问题整改进度,确保旧宅基地腾退6月底清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麟游县举全县之力,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旧宅基地腾退拆除复垦上来,严格执行政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对症施策,破解难题,全力以赴加快旧宅腾退收尾,确保全面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在腾退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搞好宣传,解读政策。为了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土地综合利用,加快旧宅腾退复垦工作,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腾退户财产权益,通过召开宣传动员会,沟通协调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腾退工作赢得主动权。


二、查清难点、找准堵点。省厅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春季排查”工作部署后,麟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4个县委常委挂帅的督战组,向全面完成旧宅基地腾退发起了最响亮的冲锋号。


在掌握进度的同时,我们重点与未腾退的搬迁户逐户进行座谈了解,从了解情况来看,影响旧宅腾退的难点、堵点主要表现在:有的因家庭人口自然增加,现有安置房无法满足生活需要;有的因老人搬入新居后,与亲戚居住较远,子女打工后无人照顾;有的需回原址从事家庭养殖,搞农业生产而不愿腾退旧宅基地;有的存在故土难离、老家难舍的思想顾虑等。
三、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在摸清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我县严守“一户一宅、搬新腾旧”的法律规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逐一拿出破解办法。
一是针对家庭人口自然增加、安置房无法满足生活需要的搬迁户,按照是否脱贫区分解决。对已脱贫的搬迁户,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续建房屋的办法,解决安置房面积较小的问题;对未脱贫群众通过协调帮助在安置点周边就近租房的办法,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待稳定脱贫后符合分户条件的,依法分户后按政策重新统筹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针对家中有残疾生活不便或无法照料老人的问题,通过在安置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落实照料人员、一对一看护医生等办法来妥善解决。
三是针对原址产业无法完全转移,存在生产“两头跑”的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对暂时无法转变生产方式的搬迁户,通过利用集体闲置房产和收回的连体房解决生产用房的形式,解决搬迁群众旧宅腾退后无处存放农具、种地不便的后顾之忧。

四是对家中有困难无力搬挪东西的,领导带头,四支队伍全部出动,用真情感化群众,真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将腾退后的旧宅基地及时整理推平,复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五是对产业转移,依靠养殖业发展的,按照土地置换的办法,指导乡镇在搬迁点周围集中配套建设养殖小区,划分养殖圈舍,让搬迁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发展产业。

六是针对有故土难离、老家难舍情结的搬迁群众,先给家庭有劳动力的在社区周边安排工作(如公益性岗位、社区工厂、养殖大厂、龙头企业)等方式,让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新社区“能挣钱、交朋友、快适应”,消除陌生环境的隔阂感,产生认同感,最终带动全家入住新居;乐业才能安居,就业成了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带娃管老人,挣钱两不误。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

七是发挥农业合作社及村级经济组织作用,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将耕地流转,不仅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可定期分红;

八是对存在故居难离的老年人,通过举办文艺表演、老年活动中心、建便民店、“大锅饭”聚餐、把同村同组的搬迁户安置房调换聚集等方式,让老年人能够更快地融入安置点。
四、夯实责任,压茬推进。明确各镇党委书记、镇长是旧宅腾退复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包户干部是旧宅腾退复垦复绿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县级领导分片包干为乡镇领导打气助威,进户做思想顾虑大的群众工作,制定后续帮扶措施,解决腾退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拆旧房,搬新房,新天地,新生活,新梦想。县、乡、村搬迁户的新梦想在新环境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家园美了,条件变了,心情好了,信心足了。告别“老土房”,住上“小康屋”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麟游县共搬迁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382户8138人,其中符合国家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241户7669人,符合省级初期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41户469人。目前,麟游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全面建成,安置点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搬迁群众已全部入住安置房,依照协议应腾退2270户7813人,目前,经过县、镇一体联动,已全面完成了腾退任务,复垦复绿900多亩。


( 麟游县移民办 赵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