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黄万里) 葛湾行政村隶属于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办事处,是华耀城办事处最大的行政村,有葛湾、何庄、石庄、袁查庄、宋庄、庞庄、前梁楼7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762户,3982人,耕地面积4803.5亩。由于远离市中心,人多地少,群众致富无门,大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谋生。长期以来,葛湾村是周口市贫穷落后的代名词。2018年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葛湾村旧貌换新颜,实现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三大改变。群众高兴地说:扶贫政策暖人心,福星照到葛湾村。
村里来了工作队
2018年全市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阶段,川汇区和华耀城办事处分别选派出得力干部组成帮扶工作队进驻葛湾村。村里来了工作队,村民有了主心骨,致富有了带头人。大家心往脱贫攻坚一处想,劲往勤劳致富一处用,全村63名党员人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葛湾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性突变。葛湾行政村共有低保户24户4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户21人。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驻村工作队员们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深挖致贫根源。对各家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帮扶计划。工作队为6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为22户贫困户、低保户提供了“六改一增”服务,让15户贫困户、低保户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落实公益性岗位5个,转移性就业1个,收到了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效果。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爱心企业捐赠,为村中4户贫困户争取到每月300元的爱心赞助;袁存纶妻子残疾,孙女也得由他抚养。工作队在落实孤儿政策的同时,通过爱心慈善单位的“天使圆梦计划”为其孙女每月发放500元。
工作队进驻葛湾村的每一天,都在加深化着群众的了解和沟通,在群众中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郭振兰老人大儿子患有肝病,二儿子智力有残疾,家庭苦得连个鸡蛋都吃不上,工作组落实相关扶贫政策,为她两个儿子办理了慢性病保险。工作组还通过“危房改造”和“六改一增”改善了老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郭振兰老人逢人都说:俺穷得连亲戚都不敢上门,工作队是俺的亲人,党和政府是俺的恩人。
石留伟家属不幸患上白血病,治疗开支很大,原本富裕的小康家庭很快返了贫。工作组经常登门帮助解决他的实际生活困难,并通过卫健委实行大病医保,开车把他送进省医院治疗;何国友精神残疾,无人监护,工作队及时让他住进精神康复医院,对其长期进行康复治疗;因户施策和精准扶贫的一件件惠民实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穷苦百姓的心田,并不断改善着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到两年的时间,葛湾村实现了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目标。8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均超过5000元,提前实现了稳定脱贫,葛湾村跨进了川汇区脱贫攻坚先进村的行列。
家家土地能生金
在缺乏致富产业的葛湾村,土地是百姓的饭碗。近年来许多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驻村工作组认识到,葛湾村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首先要盘活土地资源,使土地年年生金。在征得村“两委”班子同意和村民的支持之后,在周口市和川汇区两级农林局的大力支持下,葛湾村国储林项目付诸实施。该项目由周口市农林局主导,全村2500亩地被流转租用,由绿化公司开展集约经营,种植国槐、白蜡、七叶树、银杏等绿化树种。项目由市农林局负责验收,繁育苗木由PPP模式中标公司进行收购。葛湾村2500亩地被流转租用为国储林项目之后,村民在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每亩土地每年可得到1200斤小麦,折合现金1400多元,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该村群众的吃饭问题。集约经营的林地成了农业工厂,优先安排有能力的贫困农民在此常年务工,葛湾村的村民一出家门口就可到林地里打工,种植时节可安排100多人参与劳动,每人每天可挣到七八十元。
葛湾村芦荟种植基地
葛湾村的第二个土地生财之道是发展芦荟种植。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芦荟的生长,长的快,胶质多,病害少,可以食用,可以药用、可以美容、还可以观赏,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过去的芦荟种植没有政策支持,受种植规模影响和销售渠道限制,断断续续,每年收益不高。在产业扶贫的政策引导下,葛湾村建立了“品牌+标准合作社+规模化”的经营体制,形成了种植,采摘、观光绿色生态园林,涵盖芦荟种植、包装、物流、加工和芦荟美容业。目前规模种植达 700多亩,种植农户有330户,种植大棚400余个。芦荟每亩可产40000斤,每亩收益可达6—7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葛湾村的芦荟种植不仅成为葛湾村的重要致富项目,也带动周边村数千人实现了就业。葛湾村已经出嫁的33岁庞文娜开淘宝店销售芦荟,靠诚信经营,人气暴涨,打开了芦荟销路,许多客户慕名来到她的芦荟大棚现场采买,每个月卖芦荟可赚近万元,葛湾村的芦荟销售圆了她的致富梦,日子越过越美满。
“创卫”创出新家园
葛湾村位于周口川汇区和淮阳区的结合部,由于远离市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村民们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生活。黄泛区高低不平的地理特点造成这里晴天尘土扬,雨天成泥塘,村子里垃圾遍地,夏季蚊蝇肆虐,给这里的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驻村工作队和华耀城办事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周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葛湾村党支部申请扶贫项目资金200多万,对7个自然村的主干道进行了硬化,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出行难题。随着自来水户户通和水冲式公厕的建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的水平生活日益提高。去年11月,村里的党员和热心群众自发捐款13万元,为全村安装130盏太阳能路灯。每到晚上18时,路灯就自动亮起来了。告别夜晚的黑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特别是村室改造和文化广场的修建,为村民的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场所。晚上年轻人在广场唱歌跳舞,老年人在广场里健身娱乐,孩子们在广场里嬉戏玩耍,农村人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夜生活。全村先后开展了6次“大扫除、大清理、大擦洗”爱国卫生活动,对私搭乱建和违章建筑进行了集中拆除,清除陈年生活垃圾点和建筑垃圾上千吨,整治坑塘10多个,清理河内漂浮物1千多平方米,新修路边排水沟600多米。各村主干道墙体粉刷一新,村民文明公约、宣传画和全民创卫的标语组成一道道文化长廊,展示出新农村的新景观和新风貌。村里还增设了公共垃圾桶和垃圾中转箱,定点安排环卫工人,垃圾每天清扫转运,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营造和谐美好家园”成为村民普遍的共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文明幸福生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走在宽阔的乡村大道上,脏乱差的葛湾村已经成过往,这里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村子都变绿了、变亮了、也变美了。放眼农家小院,海棠树飘绿吐翠,幸福花含苞怒放,在葛湾这个美丽、和谐、幸福、宜居的新乡村,一家一户的农民正怀抱共同致富的梦想,大步行进在奔小康的征途中。
华耀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王学廉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华耀城办事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统领,聚焦合力,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带领办事处群众走上康庄大道。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热线:136 7341 9038
欢迎投稿!
(编辑/星星 审核/黄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