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网编辑张忠信报道 7月25日下午,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科学养生分会主办,中关村银发健康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技术预审中心承办的以“引领科技、融合创新、汇聚智慧、共创幸福”为主题的“第二届智能化适老用品设计大赛”(以下简称“适老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中国老龄协会、北京市民政局、中国疾控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国家卫健委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保健协会机构养老分会、国家开放大学北京老年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涉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及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据悉,该届适老设计大赛定于2020年7月26日至2020年11月20日举办,届时将通过半决赛、总决赛的形式最终评选产生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全国100强将参加大赛主办方举办的创业训练营相关活动。
同时,进入总决赛的参赛对象将享受四项特殊服务:一是创业导师辅导服务。本届大赛由组委会邀请知名专家等组成创业导师团,为进入全国决赛的参赛者提供参赛实训和创业导师服务。二是创业融资服务。大赛组委会将提供创业融资支持,即向相关企业、银行、风投机构、创投机构等推荐进入全国决赛的参赛项目,帮助参赛项目获得融资支持,助力优秀项目孵化。大赛获奖项目创办企业,可享受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由组委会推荐给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给予风险投资,配套给予创业孵化与服务的优惠政策。优先入驻适老用品产业园区,并享受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落地,成就创业梦想。三是创业政策支持。为进入全国决赛的项目在后期创业过程中,在科技、法律、财务、技术认定、专项奖励支持、税费等方面,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相关支持,确保参赛项目快速形成效益。四是提供营销推广服务。所有参赛企业均可免费进驻全国适老用品综合电商平台,让企业的商品与全国140家主流媒体下辖的电商商城无缝对接,自动关联,自动分单,实现自动化电商销售。

据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适老设计大赛是在总结2016年举办“全国智能化适老用品设计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举行的。本届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创建产品品牌,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适老用品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完善的适老用品产业体系,增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并根据五部委联合下发的《2020年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而举办的。

本次大赛旨在促进各领域适老用品创新升级,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类人才,积极引导规范老龄产业的发展,加快老龄市场产品服务创新,结合养老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材料等,打造老龄创新产品服务的展示平台及资源对接和适老用品孵化对接平台;在老龄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创新精神的产业创业人才,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适老用品产业园区,发展地方特色适老用品产业,加快模式创新,推动适老用品产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今后,大赛组委会还将连续举办设计大赛,每届选拔100名优秀作品进驻适老用品产业园,计划通过3至5年,打造成国际大型适老用品产、学、销、研、管总部基地。


该届适老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及海外华人各类企业,尤其是养老企业、研发设计机构及创新设计爱好者、专业设计师等。参赛作品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参赛,团队作品的参与者不超过10人。其中参赛对象主要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在校本科生、专科学生、研究生和成人教育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在高等院校正式注册的进修生、职高学生及社会青年等均可报名参赛。
本次大赛作品设计类别以实物或模型的方式呈现,即以设计产品发展前景或产品实用性、创新性、成熟度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以作品创意计划书、现场答辩情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参赛作品主体主要有两类:老年人日常用品和创新创意科技老龄产品。其中,老年人日常用品主要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设计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康复护理、医疗保健、预防警报等多层次、多样化涉老辅具、用具等,为高龄、肢残、失智、失能、独居等特殊老人及其他普通老人提供生活支持和帮助;创新创意科技老龄产品主要围绕科技、创新,鼓励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在涉老产品、设施以及为老服务中的运用和节能低碳、环保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的设计,为科技助老提供智力支持。
大赛管理采取设置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及其秘书处、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委会”)。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工作的指导、赛制管理和参赛作品评审组织工作,委员由主办、承办、协办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涉老领域专家、经济学家、养老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和新闻媒体代表担任。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参赛作品征集、赛制流程推进及具体赛务等工作的协调与执行。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委员由风险投资人、创业导师、知名企业家和养老产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担任。
责任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