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文冠果基地 马成福 海博
2020年文冠果喜获丰收,秋播开始了。

文冠果可常年播种,秋播更好!第一种子湿润,不需要烫种,或者沙藏,减少了劳动量;第二出苗齐,苗木茁壮。文冠果能耐低温,冬天只需要浇水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防护。
秋播:从立秋开始直至土壤结冻前,都可以进行秋季播种育苗。此方法优点是减少了沙藏的劳动量,却比沙藏效果更好。出芽率高,苗木茁壮。
播种量:每亩用种20公斤。
播种方法一:先打除草药,再整地浇水,微干后,用铲子点播,或压膜(黑膜为好)以后点播,覆土厚度2-3公分,株行距15公分左右。此方法可保墒压草。
方法二:开沟点播,沟深3-4公分,株距15公分左右,三行或四行再留一个大行距约30公分,播种时种子要平放。覆土厚度2-3cm。若墒情较好以2公分为好,墒情不好以3公分为好。土壤粘重,易板结时,可掺沙覆盖,有利种子发芽出土。
苗期管理:
出苗期:冬天休眠或扎根,一般不会出苗,在水土较好的地方也会发芽,但文冠果是树不是庄稼,即使地面以上的杆冻坏了,但她的根不会冻坏,明年春天依然会重新发芽的。
明年春天发芽以后,必须松土和除草,以手工拔草为主,防止损伤出土嫩芽,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
生长初期:以保苗为主,控制灌溉,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当幼苗高30-40公分时,可进行浇水。文冠果幼苗怕水涝,要少浇水,勤松土,防止苗木根颈腐烂死亡及病虫危害。
速生期:进入6月份后,应加强松土除草,追肥灌溉工作,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可结合灌水,追肥2-3次,初期每亩追施尿素3-4公斤,后逐渐增加至8公斤。松土除草3-4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生长后期:8月份后控制施肥灌水,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安全越冬能力。
过冬或秋栽:文冠果是抗旱抗寒树种,10月份左右浇足冬水,可在外安全过冬。降水较好的地方也可以秋栽移植。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树种,但素有“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的难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西北文冠果基地不畏艰难,刻苦攻关,不断创新,成功突破了两大难题,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评为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单位。
西北文冠果基地认为“移栽成活难”,主要是没有重视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他们用“抗旱育苗”的方法,一年只给苗木浇两个水,这样主根短了,侧根多了,成活率就提高了;挖苗时用多种药水对根部伤口进行处理,再用塑料袋包装和泥浆蘸根,谨防失水。通过这两项措施,打破了“从挖到栽不能超过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长了移栽时间,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千花一果”是制约文冠果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培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西北文冠果基地自2000年开始就精选全国56个地方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苗,发现那一棵苗挂果早、挂果多,就摘下来再次育苗。这样连续选育8代共20年时间,终于突破了“千花一果”的难题,选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
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0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还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