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书老师近照
严格地说,于文书应该是我读大学时的学校领导。但是,毕业后,我们同学每逢与他相聚,都习惯地称他为“老师”。随着交往交流的增多和加深,我发现他确实是我的“老师”。
他是我为人处世的老师。于文书老师真情朴实,礼貌待人。他的学生、同学、同事、好友有的是国家、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有的是企业、科技、文艺界的大咖、大佬,但他内敛低调,从不炫耀。对待他人,不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群众,他都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于文书老师。
于文书老师赠送画作给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
于文书老师谦逊平和,不耻下问。他是一位教育家,也一位是艺术家和美育专家。他一直在高校工作。在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和烟台大学工作期间,曾先后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宣传部长、纪委书记、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兼任过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长,现任烟台大学美育研究所所长、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副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美育研究院院长、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烟台画院名誉院长等多项专业和社会职务。
于文书老师做美育讲座
他的《宣传美学》、《大学美育》、《峰门问道》、《画说动物精神》、《画说植物品格》、《画说山水情怀》等10多部专著和“人与自然”系列丛书,先后被人民出版社以及人民美术、上海百家等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画说动物精神》、《画说植物品格》、《画说山水情怀》被列入全国中小学美育教材。在这些成就中,最令教育界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美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于老师就开始研究学校美育,提倡以美育人,在烟台大学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审美教育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了研究、教学、实践三大体系,使烟台大学的美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品牌。于老师被破格增补为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专访和报道。于老师除了在学校为师生做美育报告外,还把美育辐射到社会,经常为公务员、部队官兵、企事业、市民做美育报告,获得各界的好评。人们对他取得的这些成就赞不绝口,敬佩有加,可他却一笑置之,从不沾沾自喜、自命不凡,更不借机炒作和借题发挥。然而,每当创作出一幅画作、书法,或每写完一篇文章、一本书以后,他却总是找机会让人提提意见,挑挑毛病,然后默默地认真加以修改。
于文书老师《画说动物精神》首发仪式
于文书老师乐善好施,不图名利。记得好多年前,我去拜访于文书老师,在交谈中问他:“听说有位企业家看好了您画的一幅《骆驼》,想出钱购买,您没同意,而是要求他资助自己的学生?”于老师说:“是啊!我答应把画送给他,他拿出16万元,资助了人文学院的10名学生四年的学费。这也算我们俩对学生的爱心吧!”一次,我用短信方式试探性地向他提出:能否赠送几幅画作,奖励一下我“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用交流群”的年度优秀群友。没想到他立刻爽快地回复:“如果需要,当然可以”。当我提出在群里为他宣传宣传时,他却谦逊地说:“比咱水平高的太多了,就不要宣传了吧。”
于文书老师国画作品《任重道远》(5米*2米)
他是我兴趣爱好的老师。于文书老师兴趣广泛、高雅。不论是在职的时候,还是退休以后,他不仅在如饥似渴地自学美学、绘画、书法、京剧等高雅文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他爱好结拜良师益友。为使绘画、书法等技艺精湛,于文书老师不惜精力、财力和时间,远赴北京、天津等地四处拜访名家名师。他现在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之所以如此之高和娴熟,主要得益于我国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家孙其峰老先生的悉心指导。这从他记录与孙其峰先生交流的《峰门问道》中就能可见一斑。
于文书老师聆听恩师孙其峰先生的教诲
他是我家庭和睦的老师。于文书老师尊敬夫人,关爱后辈。他与夫人相互关照,相敬如宾,在生活中总是形影相随,很是恩爱。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于老师总要挤出时间,陪孙子、孙女读书学习,教他们写写画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幅用精致相框镶嵌了的大幅彩色照片。照片里,他牵着孙女的小手奔向远方——显得是那么地厚爱,是那么地温馨。
四世同堂
于文书老师与夫人
于文书老师幸福的一家
于文书老师与小孙女
他是我思想精神的老师。于文书老师胸怀国家,志存高远。在60岁华诞时,他没有如常人那样沉浸在逝去的荣耀里,而是平静地梳理过去,理性地设计未来。他说:过去,我为国家和人民从事教育和美育等工作40年,今后,我将继续献身教育和美育事业,潜心研习戏曲、书画。就这样,于文书老师又开始了新一轮艰难跋涉。
于文书老师进行戏曲表演
天道酬勤,事随人愿。退休以来,不管是美育研究,还是书画艺术,于文书老师都渐入佳境,硕果累累。现在,向他索要书画的人更多了,邀请他开展各种知识讲座的更多了,向他约稿的新闻媒体和出版社也更多了。 于文书老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没有任何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等老年人的特征。他喜欢研究新鲜事物,对电脑、手机的熟练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年轻人。他永远充满激情,不停地学习、耕耘、前行。现在,年已七旬的于文书老师还依然自己驾车奔波在创作、研讨的路上。今年,有一次到他办公室拜访,他兴奋地向我介绍,自己正在与几位朋友一起创作的《生肖与婚姻奇画妙解》。
于文书老师演唱京剧《苏武牧羊》
2019年,正值于文书老师从事教育工作50周年,同时,也是他的70华诞。学生们得知此事后,认为很有纪念意义,于是,建议他对自己以前的人生和前五十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后来自己从事绘画、书法、戏曲等艺术的体会,进行回顾总结,以奉献社会、奉献后人。经过认真和慎重思考,他采纳了学生们的建议。为此,他不顾年事已高,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撰写、整理了数十万字的文章和数百幅图片,由山东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春华秋实》系列丛书。此外,他还先后在烟台城市美术馆和威海群众艺术馆举办《春华秋实——于文书从教五十年汇报展》,向烟台美术博物馆捐赠了《画说动物精神》中的63幅绘画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
于文书老师向美国海湾大学校长赠画《能伸能屈》
2020年,为促进全市文艺工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烟台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共高新区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和亲朋好友的全力帮助下,于文书老师又创建了烟台市艺术家沙龙和烟台市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如今,他又全力以赴、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新的事业中。于老师就是这样,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于文书是我读书时的学校领导,但更是我的老师。我对领导是服从,但,对老师却是爱戴敬仰!这种爱戴敬仰是发自肺腑的!
笔耕不辍的于文书老师本文作者与于文书老师在一起
作者:王京楠,1961年出生,山东海阳人。1981年毕业于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参加中央党校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函授班学习。曾先后在农村、乡镇、城市的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现任某省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地市级分公司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爱好读书、思考、旅游。
主播:雪峰,一个有声语言工作者,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家庭教育推广者。
责编: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