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下午,由周至县作家协会和周至县文化馆承办的“文学大讲堂”在文化馆五楼会议室开讲了,主讲嘉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积岐老师,会议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丁炜平主持。


周至县文化馆馆长李欣致欢迎词

冯积岐,1953年生于陕西省岐山县。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岐山县北郭乡广播站通讯员、站长,《中外纪实文学》杂志编辑、编辑室主任,《延河》杂志小说编辑室主任,凤翔县委副书记等职。

1983年处女作短篇小说《续绳》发表在《延河》杂志上。1986年发表成名短篇小说《舅舅外甥》。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至今已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等数十种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200多篇,散文500多篇;作品曾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小说精选》等选载,被文坛戏称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村子》《逃离》《渭河史》等14部,作品多次获奖。


冯积岐老师从当前文学创作的态势、作家和时代的关系、作家和生活的关系、文学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作家的基本素养和业余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六个方面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幽默的宣讲迎来阵阵掌声。


作协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和冯积岐老师互动环节






聆听本次讲座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张兴海,周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张攀峰,周至县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和作协会员及文学爱好者70多人。

附: 著名作家冯积岐老师讲话稿
冯积岐:
应老友周至县文联主席张兴海兄和周至县作家协会邀请,昨天下午去周至县给周至县作家讲课。讲了当前文学创作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当前文学的态势问题。我个人认为,新时期文学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第二段是2000到2012年的平稳缓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的严苛的规范化写作时期。 (二)关于作家和时代的关系问题。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与任何党派,团体沒有关系,只和读者有关系。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家都和他所处的时代保持着紧张关系,不和谐关系。例如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是盛唐的异见者。例如前苏联的索尔仁尼琴、布尔加科夫等等。
(三)作家和生活的关系问题。好的作家一定要有牢靠的生活背靠点,忠诚于生活,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心灵变革。
(四)关于文学创作的多种可能性问题。作家要勇于拓展视野,探索各种可以到达的艺术创作路径。我个人认为,人多的地方没有风景。好作家要勇于创造一种价值。
(五)关于作家的基本素养问题:1.具有良知,正义,说真话,真诚于艺术。2.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何为正确?符合人文精神,符合人类共通的,符合人类发展趋势的价值观,符合历史真实的价值观即正确的价值观。3.作家要有责任感,有所担当。对文字要有敬畏感,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读者负责,对未来负责。4.好作家必备两个资源,一是人文资源,二是艺术资源。5.好作家要有面对现实的能力,要能够透视人生,人性,生活和这个时代。作家要有面对未来的勇气,要有大眼光,大气魄,大作为,不要被当下的名利所诱惑,不要为势利屈膝弯腰。
(六)业余作者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1.艺术修养不够,该读的书没有读。2.从生活到生活,作品没有升华为真正的艺术品。3.从旧的模式中没有走出来,作品缺乏新意。4.人格修养不够。往往会被集体无意识所蒙蔽。5.没有树立个人艺术美学观,违背了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创作基本规律,追逐潮流,所以,写不出好作品。6.没有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对文学本体论的知识欠缺。我一再强调,以上所讲的这些问题,只是个人见解。如有和上面的精神有悖之处,依《人民日报》社论为准,依上面的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