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黄万里) 西华县迟营镇党委是周口市优秀镇党委、西华县先进乡镇党委,乡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切实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使基层党建工作真正溶入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建立了支部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工作大格局,出现了党群凝心谋发展、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喜人局面。通过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已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党群凝心谋发展
基层党建的根本目的在于抓班子带队伍,更好地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迟营镇党委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党支部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带头人”。迟营镇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村级组织的战斗力普遍增强。通过专项整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龙坡村和椿树张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利用村“两委”换届,配齐了全镇23个村“两委”班子,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负起领导责任,全镇23个村实现支书与村主任“一肩挑”。迟营镇落实村党支部主体责任,让班子成员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一把手树标杆,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并实施“一强五带”工作法,强战斗堡垒,带产业兴旺,带生态宜居,带乡风文明,带治理有效,带生活富裕。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使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孙庄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秦倩流转土地50亩,建成百农园扶贫基地,开发58个蔬菜连体大棚,让孙庄村所有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累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200多万元,带动142名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秦倩被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百姓的亲闺女”。百农园合作社理事长迟红旗也被评为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都按照“一中心七室八有”标准和党建示范点要求建设,各行政村都有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党课和乡村振兴大讲堂推动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全镇23个行政村每村都派驻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是基层党建一体化工作责任组,大力实施“一体化”工作战略。充分利用党员固定学习日、会议等,推进“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迟营镇还开展立足岗位做奉献“向我看齐”活动,党员干部遍访农户,为群众办实事367件。去年 60名驻村工作队员和包村干部牢守在脱贫一线,使92户267人高质量脱贫摘帽,全乡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44%。
麦收、秋收期间,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包片,支部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地块的方式,层层落实禁烧工作责任制,确保了“三夏”“三秋”生产安全和环境无污染。新冠状疫情发生后,全镇600余名党员干部和数千余名群众踊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产业开辟致富路
迟营镇地处西华县城南部,毗邻县行政新区,有耕地面积5.6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迟营镇党委认真做好土地经营这篇大文章,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组道路改造,新挖沟渠800米,整修边沟1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4000多亩。按照“抓特色、上规模”的总体要求,在土地流转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和生产规模化,引导和培育“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兼种生态林业及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发展路子。先后建成孙庄村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百农园”育苗基地、杨门村韭菜种植园区,高口村、薛湾村茄子及大葱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高效农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在迟营,农业已成为大有可为和最有奔头的致富产业。前喜岗村致富带头人王春丽于2015年成立喜俊喜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农业,种植苗木+林下养殖散养土鸡,孔雀、鸵鸟等,种植黑小麦1000余亩,林下经济260亩。成立了大喜岗石磨坊,注册大喜岗商标,生产黑小麦石磨面粉,黑小麦土鸡蛋挂面、黑小麦酒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杨楼村退伍军人李玉柱回村创业,小葡萄种出致富路。他流转土地26亩,种植有机生态葡萄,葡萄果粒大,糖度高,每亩收益1.6万元。目前他把葡萄生态种植模式推广到到周边村镇,使更多的人走向了致富路。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迟营镇引进落地投资10亿元的农商智慧城项目,着力做大做强一批近农工业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和经营效益。201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62313万元,同比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2930万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9873万元;农业总产值49383万元,增长4.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达71939万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达1520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6元,增长7%。全乡共实现税收4983.8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09%。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村变貌、农业增效、农民増收,为乡村振兴和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民生工程惠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脱贫是最重要的民生。迟营镇把脱贫攻坚做为提高群众生活小康水平、补齐群众基础设施短板的总抓手。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下足“绣花”功夫,集中火力攻坚。通过强化典型示范,培训提升技能,鼓励因地制宜和能人带动、产业帮扶、政策扶持等方式,使贫困户增加收入。谋划实施了喜俊喜产业扶贫基地,孙庄农鼎科技产业扶贫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完善贫困群众与带贫载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光伏扶贫运营、维护、管理、分配长效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探索推广“爱心超市”等多种方式,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低保群众2719人,发放低保资金467万元;发放农机补贴113.2万元,雨露计划资金2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户116户,涉及资金198万元。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19人;累计发放资金2000多万元。
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以及贫困人口分类救治、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标准化,落实资助贫困人口参保政策,在巩固慢病签约、慢病救治覆盖面的基础上,重点提升服务质量。核准农村危房底数,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认定标准和信息公示,实现全镇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部清零。
2019年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标准,全镇圆满完成脱贫摘帽评估验收任务,实现了零漏评、零错退。今年以来,全镇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活动,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排查台账,走访脱贫户和边缘户共780户,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巩固脱贫成效,杜绝返贫现象。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开展免费筛查和孕期保健、出生缺陷筛查、血清学筛查、四组彩超筛查等春季集中服务活动,妇女健康检查1800余人次。扎实抓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实施敬老院适老化改造项目,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整治类项目2个、基建类项目23个,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文明新村展新貌
2020年,是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村建设要求,迟营镇乡村振兴计划整体推进,村村户户展现出新面貌和新气象。
按照“整村推进、逐村观摩”的步骤,开展了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活动。清理路边、街道两侧的违章建筑,加大主干公路、街道、村道等区域的清扫保洁力度,厕所革命”、垃圾清运、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改造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实施,“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整治。
为了建立完善环保长效机制,镇主要领导带头徒步巡河,对颍河、贾鲁河、双狼沟等河道进行定期巡查,清除拦河网和河道内养殖。关停涉污企业和养殖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污染企业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管控以及全域禁烧、扬尘治理,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乡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建成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全镇实施了“四纵一横”道路林带的补种和村村绿化工程。新栽植树木20000株,完成1000亩的“万亩桃园提升工程”,300亩的村镇绿化工程,完成600亩的农田林网工程,林网密布的绿色长廊建设初见成效。

利用废旧坑塘、脏乱差废弃地建成,迎宾园、南湖公园、中心广场、周西快速通道游园,形成了以南湖公园景观漫游带为主轴、游园广场相互串联的多样化绿享休闲场所。漫步在南湖公园石板路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天蓝水绿,花香四溢,都市慢生活区正在迟营镇徐徐展现。

迟营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建村室23个、文化广场23个,乡村文化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快乐星期天”活动的广场舞、腰鼓队、秧歌队和乡村振兴讲堂等活动的常态化,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日常文化娱乐生活,让群众亲身体验到了党和政府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迟营镇还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等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嫁娶等村规民约,开展乡村大讲堂,编写村史村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镇里连续五年开展“三好两户”评选表彰活动,全镇形成了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迟营镇先后荣获全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等荣誉称号。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热线:136 7341 9038
欢迎投稿!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