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或者亲友,也许为了联系方便,也许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纷纷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孰不知这是给了孩子一个带毒的“苹果”,各种诱惑力往往会使孩子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导致一个个必然恶果。
一、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是上网成瘾就是有了情感问题。


二、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方便。用微信群发把答案公布,众多人受“益”,提分快。所以在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
这种不劳而获,太轻松,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完全靠作弊取得成绩。小学初中学生甚至用手机互传作业答案,真是百害无益。
三、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2016年5月13日,有报纸刊登了一则名为《吓坏家长,10岁女孩入QQ群看黄片》的新闻,引起大家震惊。其实通过网络看到色情暴力其实很容易,随便一搜索就可以接触到大量黄、赌、毒……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身体虚弱,精神失常
中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运动增强体魄,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有时一整夜躲在被窝低头看手机,使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还会影响头脑发育,导致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长时间地玩手机上网,忘掉周边的生活、亲人,很容易诱发他们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网络成瘾者还会出现偷窃、伤人等过激行为。

五、近视成灾,影响择业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美国军方甚至得出了中国学生近视眼太多,空战拼飞行员消耗拼不过美国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危言耸听。经常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假性近视,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其他的眼部疾病。




近视眼对考大学选专业也极为不利:
(1)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报考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法学专业等专业。
(2)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动物医学、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及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不能报考本科的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业,军校 相关专业。


六、带坏他人,影响一片
学生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在宿舍深夜不睡,甚至三五成群一齐玩游戏,干扰他人休息,影响别人学习。同时,也带给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巨大诱惑,父母不给买、他们也想方设法弄手机,就最终也被带上这条不归路,使家长十多年的辛勤培养付之东流,可谓害己更害人!
七。性格冷漠,亲情疏远
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建多个群,每个群里都有好多同学在线,乱七八遭聊得不亦乐乎。互传作业答案,互相介绍玩游戏的经验,却和家人交谈得少了。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
对学校任何活动不感兴趣,就是体育课也不想活动,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过大周或放假回来了,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都自顾玩着手机,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八、乱交朋友,校园欺凌
学生用手机在校内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纠纷,一呼百应,极易打群架。而且有手机也方便了结交男女朋友,不仅没好结果,反而容易产生感情纠纷,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而这些手段几乎都是从网络上学的。更有甚者和混社会的同学去违法违纪。
九、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为买到更好的手机,更是不顾一切。 去年报道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同学、亲人……的钱。


十、性格扭曲,频现命案
2017年初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课间玩手机被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家长,雷某不满,持刀杀害班主任。这是一个典型手机惹祸的案例。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2020年学生玩手机出事的学生甚多……
诸如:海口市一名大一学生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被妈妈批评后,从14楼纵身跳下,落地身亡;辽宁省一名初三女生因为玩游戏,一个月刷掉6万,因为愧疚和恐惧而轻生,从自家阳台坠楼身亡…… 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手机之害,贻祸无穷,罄竹难书。



十一、家长要如何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
1. 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面对电子设备的首要原则:能不让孩子玩,就尽量不让他玩。
2. 多让孩子和真人、和真实世界互动,而不是和机器互动。孩子的很多关键能力,只能在与真人的互动中学习。比如,怎么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意图,怎么恰当地与人交流而不产生冲突,怎么在冲突中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
3. 美国儿科学会对儿童“屏幕时间”的指导建议是:1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跟家人的视频通话;2-5岁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屏幕时间在2小时左右。
4. 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具体做法应该是限定孩子的“单次屏幕时间”。孩子的“单次屏幕时间”应该限制在10-20分钟,之后就要孩子眼睛休息。这一规则不可妥协。
5. 孩子玩电子产品时,你最好跟他一起看,一起玩儿。帮孩子弄明白他在看的内容是什么,还要把学来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尽量帮他在虚拟跟现实世界中找联结。
6. 睡前一小时,不许孩子玩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不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可以帮助人睡眠。所以,孩子晚上接触过电子设备的话,睡眠时间就会变短。
7. 在家里设几个“无电子设备区”。比如孩子的房间,完全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用心的爸爸妈妈,会在孩子的房间里多放些绘本,多放些书来陪伴他的成长。
8. 规则定下来之后,千万不能纵容。要记住,小孩是没有多少自制力的。
9. 育儿先育己。有些场景下,完全不允许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大人要率先做到。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既不许看电视,也不许看手机,大家可以互相聊一聊当天的事情;在哄宝宝入睡的时候,也不能看手机。
10. 当孩子要求玩手机、玩Pad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些替代选择。比如,陪孩子玩游戏,给他读故事,带他去旅行、去踢球、去逛博物馆,这些真实环境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刺激。
11. 大人聊天,孩子很容易觉得无聊。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拿出手机,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记得提前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玩具或者涂鸦本。
12. 孩子喜欢电子游戏的原因之一是社交。作为替代,你要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的社交需求。邀请孩子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或者找一些亲子桌面游戏跟孩子一起玩,都是提倡的做法。
13. 不要放纵孩子去电子设备中寻求满足感。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我们跟孩子好好玩,带孩子痛快地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再到电子设备里去寻找满足感了。



总之,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鸦片,让他们颓废一生。
九江市让爱回家寻宝宝回家志愿者服务总队劝学生一句:远离手机,成就辉煌人生。
劝家长一句:为了自己孩子,也为他人家孩子,坚决不给孩子买智能手机(怕不安全就买老人机)
在此,再奉劝沉迷手机的朋友们:
开车不能玩手机,开车不能玩手机,开车不能玩手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珍惜生命是对家人最好的负责。
相信大家都有过边走路边玩手机的经历,有因为看手机撞门、掉进水里的,更严重的被汽车、火车撞,自己看一下吧!





要记住:
有点空闲,少玩手机!你会发现,这世界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更值得你花大把时间去追求!去实现!去享受!
最后一句话! 发出去,呼吁大家:
别让手机成为毁掉你生活的罪魁祸首!
【编后语】:
孩子,爸爸妈妈是心怀感恩的,感谢上苍,把你这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小家伙赐予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做一个勤奋的人。天道酬勤,凡有成功的人无不是勤奋的人,也只有勤劳的人才会获得回报的,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阶梯,一定要记住古训:懒是万恶之源。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向前进。【撰稿人】、【整理编辑】: 阳光公益
【图片、音频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