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在长岭县光明乡团结村胡坨子屯,有一个以传统工艺酿酒的作坊。这家酒厂的创办人、返乡大学生胡清纯的创业故事,被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津津乐道。
胡清纯小时候患有脑偏瘫,4岁那年医生下结论说他将终身不能站立,在病床上度过一生。这个诊断结果虽然令全家人十分震惊,但他的母亲修桂芝不甘心,从那以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顾胡清纯的身上,每天抱着他学站立,失败一次重新站立一次。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6岁那年胡清纯终于能够走路了,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学会站立、能够自己行走,这只是母亲计划中的第一步,后来她又教孩子识字,送他上学,从小学到高中,直到2014年考入吉林大学专科分校。看到胡清纯正在走向自食其力,一家人无比欣慰。胡清纯大学毕业前就曾到上海一家工厂实习,他的手活动不便,母亲就鼓励他一定要坚持。毕业后胡清纯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到外地找工作,父母考虑到他自身的一些困难,就耐心开导他留在家乡创业。
2017年,经过考察,胡清纯的父母决定回老家胡坨子屯建个酒厂,因为那里水好,酿酒的高粱、玉米等原料也充足。起初胡清纯的爷爷对建酒厂持反对意见,他觉得烧酒需要技术和体力,而这两点胡清纯都不具备,怕他做不下去。后来家人统一了思想,决定让胡清纯试一试。他爷爷是位退休老教师,他还亲自给酒厂起名——贯虹酒业(吉林)有限公司,既用到了胡清纯的乳名“贯虹”,也寓意着酒厂气贯长虹,长足发展。

就这样,胡清纯的父母卖掉县城的楼房,倾其所有,筹款50万元建起了酒厂。在母亲的陪伴下,胡清纯又到外地系统学习了酿酒技术,自己还买来一些技术书籍自学。母亲修桂芝能把一个患有脑偏瘫的孩子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大学生,这在亲朋好友中引起很大反响,母子俩的故事成为乡亲们的美谈。
胡清纯做事非常仔细、认真,对烧酒的整个过程都严格把关,他虽然有些迟缓,可是选料、打料、下窖、装锅等每个程序他都跟着一起干。他还跟父母说:“咱们这酒一定要保证纯正,绝不能掺假,要是发现掺假我就不干了。”父母对他的想法十分赞同,他们说:“咱酿酒要的就是纯度和信誉,必须用质量赢得市场。”正是在这种诚信经营理念的指引下,他家酿制的纯粮酒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有不少外地的客商也来购买。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胡清纯觉得好酒更要打造成好的品牌。经过一年的酿制,现在已经存起来几罐酒,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他给自己的白酒注册了“贯虹”商标,分散白、瓶装、罐装、坛装、桶装等几种包装,有玉米酒、高粱酒、绿豆酒、五粮酒等几个系列,从低端到高档,适合各类喜欢饮酒的群体。胡清纯有时间自己也查找资料,研究酒文化,他说现在自己十分喜爱酿酒这个行当,想做就要做好,把酒文化发扬光大,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吉林,走向全国,甚至更远。

如今贯虹酒业每年消耗高粱、玉米、大米等生产原料几十万公斤,解决了当地一些农民的卖粮问题,还安置了几名农民到酒厂就业。光明村农民王凤海四年前遭遇车祸左腿截肢,在家卧床4年,后来安装了假肢,胡清纯了解他的情况后安排他到酒厂上班,这让王凤海十分感动。
胡清纯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我父母多年扶持的结果,我虽然身体残疾,但是我要努力把这项事业做好,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残疾人生活不易,我要把酒厂打造成残疾人就业的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残疾人在这里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李雁春)
这是2019年记者视线播出后其中来采访贯虹酒业的记者写的在松原日报上发表的,当时我根本不知道,直到2020年我们乡里残联负责人向我寻找这篇文章时,我才惊讶的了解到还有这么回事呢,也是乡里这个负责人范兴华多方打听,找到了原稿和当日发表这篇文章的报纸,转发给我,我收藏起来的。2020年5月28日。
记者采访时,这个李雁春只是询问了解一下孩子的初步情况,谁知道他记忆力那么好,我简单的叙述,他竟然编写成文稿,还在松原日报上发表了。



(中国著名书画家老兵能量书画院院长马政田为贯虹酒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