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源县康禾镇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东江支流——康禾河,在一座小山村内蜿蜒流淌。这个村叫仙坑古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左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除了最具客家古建筑特色的八角楼、四角楼及登云书院,仙坑村内至今保留着20多栋古建筑及名人故居,吸引各地社会团体人士采风研学,并入选文化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早些年,仙坑村村支书叶永权还在为村里散乱的电线、老旧电线杆与古村整体环境格格不入而头疼。现在谈起村里的电力设施,他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电网升级改造后,村里再没 ‘蜘蛛网’了,电力设备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仙坑村电力设施的配套升级得益于河源供电局农网改造工作的开展。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仙坑村没有了“蜘蛛网”般的线路,一些架空线入地,电表箱隐蔽在墙角,古建筑里的电线也都套上了白色绝缘套管,走线都经过精心设计。改造一新的供电设施与古朴的村落融为一体,让仙坑村村容村貌变得愈加美观。
“以前村里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遇到用电高峰时村民生活用电都会受影响。”驻仙坑村党建指导员廖武彪说,自从供电局改造电网后,变压器容量增大,更好地满足了村里产业发展的需求。
在仙坑村仙稻香碾米厂内,记者看到东源供电局黄田中心供电所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他们一边“诊断”线路,一边记录,确保高负荷状态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以前村里人收了稻谷后,还要到周边村找碾米机加工,现在用电有了保障,在家门口就能碾米了。”碾米厂老板叶雪峰说。
“这些新变化是电力工人们顶着骄阳、流着汗水,放弃节假日换来的。”回忆起改造的场景,叶永权点赞道。
2019年以来,东源供电局仅在仙坑村就实施2个项目对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助力仙坑村乡村振兴。近两年来,东源供电局共投资86.18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0.2千米、低压线路12千米,新建改造台区2个,新建改造台变容量945千伏安。仙坑村电网已经达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
谈及仙坑村今后的发展,廖武彪介绍:“坚持生态发展,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研学旅游,是仙坑村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
目前,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仙坑村被定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核心村,初步形成了以客家红生态茶叶种植园、古村落田园旅游观光、研学旅行、高标准农田特色种养和“万家旅舍”的发展路子。近两年来,仙坑村每年接待游客(含学生研学旅行)达5万人次,创造乡村旅游经济效益80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