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平(媒体人、作家)

2021年5月16日下午,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国人像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指导,儒匠影像美学馆推出的“建党百年专属卷——‘万人千米长卷图’创作启动仪式”,在位于创意中央产业园内的儒匠影像美学馆举行。江苏中华文化促进会旗袍艺术委员会名誉会长戴中礼、会长何丽,中山陵美龄宫负责人许虹,浙江清源奇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等各界人士出席。
江苏省广电总台特聘主持人嘉铭主持仪式。

李永春(左二)、王宁(右二)、戴中礼(右一)和许虹在仪式上。
何莉(右一)会长等人士欣赏旗袍长卷。王励勤摄

李永春坦陈心迹。
“万人千米长卷图”的策划、创作人李永春、王宁夫妇,因为爱上摄影并以此为职业,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38年前,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横空出世。这一年,李永春夫妇在北京东路开了家三毛照相馆。那时,电视还未普及,照相更是高深莫测的行业,他们却以此为奋斗目标,以匠人心态融入经济大潮。
时至今日,在历经38个春秋一次次逐浪而行之后,他们对人生与艺术有了更深的顿悟。
儒匠影像掌门人李永春、王宁夫妇,性格各异。
李永春系擅长人像摄影的摄影家,是团队的首领。但生活中的他却不是话特别多的人,身上有一股儒雅之气,喜欢用镜头说话,人称李老师。
妻子王宁恰恰相反,她辅佐丈夫,主内又主外,办事利索,内心有股子豪情。丈夫的事业仿佛是她的命,几十年来从未懈怠。
今天的人对摄影的理解多半是留下记忆,而从业者谈的多是艺术与技巧。
李永春钻研摄影,从一开始就被艺术所左右,谈艺术有神圣感。
那个年代,摄影人没人理解金钱还可以左右艺术,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今天回想起来被认为有些迂腐。不过,李永春夫妇不一样,他们摸索着“以摄养艺”,走出了一条儒匠影像之路。
摄影在他们夫妇这里,是纯粹的,镜头里容不得一点杂质。从不羞于表达的王宁,每次说到人生过往每次都动容,情不自已。启动仪式上,她一口气叙述了企业成长的脉络:从拍身份证大头照到创办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再到今天的儒匠影像,在商海中较正航向,自我修复。
嘉宾陈奇交流中。
熟悉他们夫妇的朋友笑侃:人生如戏。这对夫妻叱咤“影坛”近40载,相互间一回眸,一低首,皆能演绎出余音绕梁之味。这恰恰是艺术的结晶。
“万人千米长卷图”作为献礼之艺术珍品,是他们夫妇始于2017年10月的构想。李永春介绍,长卷装裱图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万人千米长卷图”将美图、美景、美人通过旗袍、中装服饰的穿着,完美地结合起来。当时设定了每卷长度为10米,每卷展示100位人物(身着旗袍的女性、身着中装的男士群像),计划创作100卷,长卷总长达1000米,展示人物共计10000人,以此来助力苏派旗袍申遗项目。
儒匠影像作品陈列。
现场琴声悠扬。
长卷里还有专门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专属卷。通过长卷底纹来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走到今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场景,同时会聚100名党员和干部群众身着华服予以展现。专属卷计划于5月底开始拍摄制作,至6月底前完成。
“万人千米长卷图”这一项目,凝聚着李永春40年的匠人匠心。李永春披露:待长卷全部完成并展出后,将无偿捐赠给中国博物馆收藏,同时将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
活动中,儒匠影像美学馆开馆仪式同步举行。
摄影/范素丽
作者简介
新闻从业35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日报》,先后担任部主任、专刊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策划《百家湖》《中国钱币邮票》等期刊创刊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报告文学)、《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冯巩眼中的南京》、《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中华之剑>摄制始末》《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南京报业集团“感动人物”“十大读者喜爱的记者”。获得60余项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其新闻、文学作品除刊发所供职媒体外,还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家庭》《知音》和香港《文汇报》等数百家媒体。目前系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网媒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