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开展“末位约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地落实
近日,城中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上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日常考核和全面从严治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短板弱项,列出排名靠后部门单位“问题清单”,由区委主要领导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小组排名末位的1个地区和3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集体约谈。
约谈开门见山,直指问题,点中要害,严肃告诫,既指出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指出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求被约谈对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举一反三,深入分析研究查找原因,剖析问题根源,查找落实“两个责任”的不足和短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通过约谈,4位被约谈对象既出了汗、受了警醒,又上了课、领了责。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约谈提醒为起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全区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压紧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对照整改要求和问题清单,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统一,把整改问题与推进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深耕细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田”。
城东区回访教育让“跌倒干部”重振精神再出发
为有效落实执纪执法“后半篇文章”,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管理和关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受处分人员的积极性。近日,城东区纪委监委开展了受处分人员回访工作。
精心准备,做到“宽严相济”。今年,区纪委监委制定并印发《关于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暂行办法》,持续深化回访工作。在回访前,组成回访组,一方面调阅原案卷宗,明确回访的范围、方式等,提升精准度;另一方面,采取因人施策,逐人回访的形式,在体现处分严肃性的同时让受回访人员感受到回访的温度,真正体现了组织的严管与厚爱。回访谈话时,积极了解思想动态,对思想上有“想法”的受处分人及时解开“心结”,打开“心扉”,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暖心关怀,助卸“思想包袱”。通过回访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及单位班子成员,全面了解受处分人员的思想认识、工作表现和组织生活等情况,督促其所在单位和党组织履行日常教育、管理、关心、关爱职责,建立好统一回访档案。通过回访工作让纪律处分既“治了病”、又“救了人”,更让犯错误的同志充分感受到党组织和单位的温暖和关怀,帮其放下思想包袱,更好地改正错误、积极干事创业。
细心引导,强化“后期功效”。将处分回访与执纪执法相结合,在回访的同时对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力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进一步丰富拓展了监督途径和手段。对认真改正错误、工作表现好、群众认可的,在回访中给予充分肯定,并把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贯穿回访工作始终,帮助受处分人分析错误性质及危害,帮助他们真心认错悔错改错,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积极为建设美丽繁荣东大门做出应有的贡献。
城东区首批“家庭纪委书记”上任,为家风建设注入“新动力”
5月24日,城东区召开“家庭纪委书记”聘任会,区纪委监委为9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家属颁发了“家庭纪委书记”聘书,至此,9名“家庭纪委书记”将开始履行“家庭助廉”职责,与区纪委监委共同构筑“八小时以外”廉政监督新防线。
聘任会上,9名“家庭纪委书记”观看了微电影《家风》,该片通过一个以“寻找”为主题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家风建设对于家庭、子孙后代、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重要意义,旨在引导她(他)们树立“家庭助廉”意识,培养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很受教育,令人沉思,作为领导干部的家人,将全力协助把好拒腐防变关,同时加强自律,不干涉工作,不以权谋私,做到廉洁齐家。
“家庭纪委书记”的丈夫、妻子或者孩子有的是来自廉政风险点较高、权力较集中的岗位,有的是今年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有的则处于一线执法部门,活动现场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如何守住廉洁从政的后方堡垒,如何教育引导子女,如何当好“家庭纪委书记”。
聘任“家庭纪委书记”是城东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城东区纪委监委将以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家庭廉洁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抓手,继续深入挖掘城东好家风、好家训中的廉洁元素,厚植廉洁文化根基,营造廉洁氛围,通过在机关、街镇等单位广泛组织开展廉洁家访、“清廉家风”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家风建设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廉洁文明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建设城东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青海省西宁市纪委宣传部 贾权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