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优秀共产党员聂进良同志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与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营建“建党百年话拓荒”栏目。并亲著文章《永远的记忆——深惠地区拓荒雕塑群像后记》开先河,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以及毗邻的惠州,有着一尊尊堪比艺术品、蕴含着时代拓荒精神的拓荒雕塑。
这些雕塑中,有的居于闹市楼宇之间,有的静立海边听闻香江春潮,有的则与青山为邻与翠木为伴。
虽然这些雕像的造型各异,建造时间、造像发起方不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雕像都代表了那个艰苦卓绝、激情似火的拓荒时代,都是在用共同的方式,致敬那个奋勇拼搏的时代,致敬那个时代人们所留下的拓荒精神!
“拓荒牛”
八十年代初期,这尊象征着深圳特区建设精神的垦荒牛雕塑诞生了,它就屹立在深圳市委大院,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如它所象征的“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精神,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中。这座青铜雕塑名为“孺子牛”,又被称为“拓荒牛”、“开荒牛”。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两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奉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调到这里,担负起特区建设的任务。当时的深圳,还是一片荒芜,基建工程兵们在荒山野岭上安营扎寨,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这片土地上移山填海、拓荒造城。
1984年7月27日,重4吨、长5.6米、高2米、基座高1.2米,以花岗石磨光石片为底座的大型铜雕落成,立于深圳市市委大院内。起初,雕塑取名“开荒牛”,但考虑到“将来开荒完了怎么办”,经深圳市领导班子讨论后,便以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定名为“孺子牛”,永远刻在了雕塑的基座上。

广东深圳,市委门口“孺子牛”雕塑
“孺子牛”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号召全国的党员干部向深圳的干部学习,学习深圳改革开拓的精神,做全国人民的“孺子牛”。随着影响的扩大,这座雕塑已然成为公认的深圳创业精神的象征、深圳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符号。
看到“拓荒牛”,人们的眼前会浮现出当年基建工程兵两万人的形象,因为他们是第一批拓荒深圳的大群体。
1999年,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拓荒牛”铜雕整体搬迁到市委大院门外的花坛上;同时,市委大院围墙后退10米,为市民再献出一块绿地,方便游客参观并拍照。
“基建工程兵工作群像”
2013年9月15日,在纪念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30周年系列活动中,原基建工程兵303团转业后组建并改制的深圳市越众投资股份公司,在其所在的越众产业园举行了基建工程兵铸铜群雕纪念像揭幕仪式。此次揭幕的群雕纪念像分为三组,以施工人员的工作场景为蓝图,包含测量放样、土方倒运和电焊作业等工作场景,创作构思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基建工程兵工作场景的照片,以雕塑艺术形式真实还原了早期参加深圳建设的历史情景。

广东深圳,越众产业园的“基建工程兵工作群像”雕塑
这一组组讴歌两万基建工程兵作为深圳“拓荒牛”的群雕像,既是纪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官兵从祖国四面八方调防、集体转业支援深圳特区开发建设的伟大壮举,更是真实反映和体现基建工程兵为国家基本建设贡献过程中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基建工程兵之歌”
2017年7月20日,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特别组织制作了“基建工程兵之歌”雕塑,并在笔架山公园举行了雕塑揭幕仪式,旨在传承和弘扬深圳拓荒牛精神。该雕塑像高3.35米,长宽各2.25米,立体展现了基建工程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生活以及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主要形象。

广东深圳,笔架山公园的“基建工程兵之歌”雕塑
现今,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已经38年,老兵们继续保持初心,不断开拓进取,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知名人物,也打造出了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就是从原基建工程兵队伍里走出来。

深圳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会,这也包含了基建工程兵当年的努力所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他们是深圳早期建设中的拓荒牛,树立这尊雕像就是为了弘扬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负众望,让拓荒精神薪火相传,让深圳人民不忘初心,不忘艰苦创业的历史。
“拓荒人才”
2017年底,全国首个“人才”命名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在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区域开园,在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集聚的南山,与具有中国硅谷气质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交相辉映。这里毗邻深圳湾,面朝香港,面积有77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约30万平方米,近一半的面积是湖,是一颗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上的璀璨明珠。一起边走边看那风景秀丽的人才公园,园内风景星罗棋布:人才功勋墙、人才主题展示区、春笋等等,真是风景如画,回顾那段一起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脸上展现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广东深圳,南山人才园公园的“拓荒牛”雕塑

园中的“人才雕塑群”,集中展示深圳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深圳人才群体的演进史,纪念为深圳特区创立、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其中也包括了深圳早期的一批“拓荒人才”。当一组组基建工程兵工作和生活的雕塑展示在人们眼前,这证明了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拓荒牛”精神依然随处可见,代表着第一代建设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的拼搏进取精神,倡导人民群众在“拓荒人才”雕塑前向两万基建工程兵致敬。
广东惠州,罗浮山景区的“1982”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境内,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山青水秀的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他们历时三年时间打造出了罗浮净土基建工程兵拓荒牛主题纪念园,让老兵精神回归。
2017年7月8日,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奠基,同年9月27日正式开园。踏入园内,一座座展现历史发展轨迹的雕塑映入眼帘。“1982雕塑”代表着1982年国务院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进行转业改编,自此,有两万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在此,这支队伍做出了让世人瞩目的贡献,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及深圳市民誉为特区建设的“拓荒牛”。首先是一条展现着深圳40年发展的地雕,从荒芜沿途的照片墙记录着当时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峥嵘岁月。从小渔村到高楼林立的都市,基建工程兵面前是荆棘的荒草地,身后是崛起的新城市。其中荣誉勋章主雕整体高度为8.1米,设计这个高度,也暗含有八一建军节的意思。主雕基座正面雕刻着“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基建工程兵12字建设方针。走进“峥嵘岁月”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巨大的年份雕塑,1966与1983,唤醒了人们对那两个年份的记忆。在“光辉历程”区域,创作者结合浮雕、圆雕、微缩景观的形式,用艺术化的双手造型托起台阶中央的宏大景观,展现出深圳40年建设历程。沿途的照片墙记录着当时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峥嵘岁月。坡顶,肌肉鼓涨、四蹄坚挺、埋头向前的“拓荒牛”雕塑俯瞰着整个园区,让雕塑披上了一层神圣之感。

王进禄为党和人民军队贡献了一生。

2018年5月20日,基建工程兵31支队王进禄支队长在罗浮山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雕像落成。在这里树立王进禄同志雕像,就是铭记王进禄同志在内的那些开拓者和建设者们为深圳崛起所作的贡献。行万里路,不忘初心。王进禄同志这一代开拓者的背影不会远去,他们闪光的足迹已经深深印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2020年恰逢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 9月27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铀矿提炼功勋、科学家王明健(原基建工程兵25支队高级工程师)雕像落成。而在深圳特区的建设过程中,原基建工程兵部队的拓荒老兵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深圳建设的拓荒牛,而王明健作为基建工程兵中的杰出代表,则是为我国的核工业拓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核工业领域的拓荒牛。王明健老英雄是基建工程兵中的杰出代表,是共和国国防事业的功臣,是我国核工业的拓荒牛。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老英雄这样的拓荒牛、先行者们无私奉献、艰苦拼搏和勇于创新的拓荒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抚今追昔,我们不仅要在现实中向英雄致敬,为英雄塑像,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英雄们、为拓荒牛们写史、塑像,切实做好拓荒精神的弘扬者、传承者,让拓荒精神薪火相传,让英雄先辈无憾。

李人林将军雕像李人林将军雕像的正式揭幕,为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注入了灵魂,让这段历史的传承更加完整。
2021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五十万基建工程兵领头雁、国家三级八一勋章、国家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国家一级解放勋章、国家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李人林将军雕像在罗浮山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落成。李人林戎马一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勇善战取得的赫赫战功已载入史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时期,创建基本建设工程兵兵种等方面所表现的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精神,为创建发展军队基建工程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受到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四十年前的你们正青春,响应国家号召,集体脱下军装,参与特区建设。你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初建设的“拓荒者”。是你们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你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拓荒牛”精神;是你们为特区建设作出了许多辉煌的业绩,成就了深圳今天国际化大都市;是你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着家国情怀。

四十年后,你们青丝变白发,退出了深圳建设的主舞台,但是这段拓荒历史不会被忘记。每个深圳人都铭记着你们英雄的事迹和“拓荒牛”精神。这一座座代表着“拓荒牛”精神的雕塑,是来自于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于昔日为党、为国、为深圳特区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原基建工程兵部队、“青春建圳·祝福同行“拓荒牛群体的致敬与怀念,也是树立在当代人心目中的一座座丰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虽然饱经风霜,依然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我们谨以此文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致敬拓荒英雄,致敬所有为时代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

聂进良,1962年出生。(父亲聂兴球,曾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浙江福建和抗美援朝,1964年底转业到贵州工作。)
1979年11月,从贵州参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先后担任基建工程兵第31支队(师)司令部警通连公务员、通信科译电员。
1983年他随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地方国企工作,先后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担任《深圳特区的拓荒者》一书执行主编并出版了31支队大量史料;参与策划了纪录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的摄制工作;动议、策划和全程参与了在惠州市罗浮山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纪念园,王进禄、王明健、李人林三尊雕塑铜像安放的工作。
现兼任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余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