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河源市黄村镇三洞村93岁老党员戴建的初心与使命
93岁老党员戴建的初心与使命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时至今日,年逾九旬的东江纵队老战士戴建,再喊起当年的冲锋号子时,依然铿锵有力、气势如虹,他还是当年为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指战员,还是冲锋在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7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戴建同志在安置好弟弟妹妹后,未满19岁便毅然参加革命,加入东江纵队,投身解放全中国的浪潮之中。他见证过暗无天日的旧世界,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光辉岁月,剿匪反特还人民安宁,离乡半生为祖国昌盛。在党七十余年里,戴建同志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与千万党员同志万众一心,砸碎枷锁、浴血奋战、重塑新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初心与使命,为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砸碎枷锁,坚定革命意志
1928年,戴建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县黄村三洞(鸟泥)的一户贫农家庭,家乡山高林密、贫苦落后,家里靠着几分薄田、借地主高利贷和给地主做活,勉强能顾得上温饱。
村里的有识之士发动群众,请来先生做家庭教师,辨文字、开民智。因此,戴建也曾读过一年多的书,靠着树枝和沙盘,勉强学会识文断字。
但在12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离世,母亲积劳成疾。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生存,戴建只能扛起家庭的重担,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靠着种田做工、打柴买木、采摘山药等活计勉强果腹。
戴建说:“冬天什么都没得吃,只能借地主的粮食,借地主一升烂米,明年要还一斗好米,能活着很不容易。”
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人民群众依靠勤劳双手,是能够顽强地创造出幸福的。可在旧社会,劳动并不能换来等价的米粮,白色恐怖,远比想象中更加恐怖。
当时是,粤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气焰嚣张,借着“剿匪”的名义欺压人民,抢掠财物、烧毁房屋都是常态,抄家灭门的惨案时有发生,可以说是穷凶极恶。1947年,广东各地人民群众再也忍受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盘剥凌辱,也受够了地主恶霸、大资本家的霸道欺压,革命的热情被远在陕北的党中央重新点燃,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也是这一年,未满18岁的戴建安顿好家人,毅然投身解放大潮之中,加入了广东省东江纵队2支队抗征队,跟随党组织,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
戴建所在部队活动于河源、紫金、海丰和陆丰等地,以乡村为根据地,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当时部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一日一餐是困难时期的常态。一天两餐是打了胜仗的时候,能吃顿好的补充营养,其他缴获都发给了困难群众,部队就又回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情况紧急时,更是一天一餐饭都未必能保障。此外,部队还缺少御寒衣物,指战员都只一套衣服,下雨淋湿了,就只能用身体烘干。但条件再艰苦,也挡不住大家心中的那把火。
“一心消灭敌人,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戴建说。
1949年4月,戴建所在部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三团一营四连,成为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在解放了竹岗村后,部队转战解放紫金县。可敌方凭借县城后山顶的地势便利和高大的碉堡、炮楼,极大发挥火力优势,以致我军始终攻不下来,无法前进。
此时已过去一夜一天,久攻不下,战事紧急,要想拿下紫金县城,就必须炸掉碉堡。但问题是,我军随军炸药储备不足,要到几十里开外的康禾地区去补充。
久攻不下,战事吃紧。谁去,谁能快去快回?戴建自告奋勇。他是东源县人,可以利用对地区环境的熟悉,走小道,爬山路,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他一人一枪毫不畏惧敌人和野兽,翻过数座大山,气喘吁吁地赶到几十里外的康禾白溪村,不敢稍作休息,当即扛着十几公斤炸药原路返回。当时不满二十岁的戴建,单枪匹马,顺利完成了任务,也练就了不怕困苦的胆量和本事。
在火力的掩护下,敢死队怀揣炸药,向着敌人的碉堡发起冲锋。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高大的碉堡顷刻间便夷为平地。嘹亮的冲锋号角响起,指战员们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敌军见大势已去,只能选择投降。随后,我军势如破竹,趁热打铁,以排山倒海之势接连收回了海丰、陆丰等地。
解放紫金县城后不久,敌军仍在垂死挣扎,从广州调遣来了国民党反动派196师和154师。这两个师倚仗装备精良,气势汹汹地直接冲进解放区,占领紫金县城后,又占领了南岭、海丰、陆丰等地。此时,我军主力已转移到海丰北部与紫金交界山区,韬光养晦、诱敌深入。敌人果然中计,我军顺利伏击国民党反动派196师,重挫了敌军的士气,逼迫该师退守河源城。随后的战斗中,我军转攻国民党反动派154师,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经过数次战斗,彻底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154师,将石坝村、黄麻碑、晋前乡的敌军一扫而光。而困守河源城的国民党反动派196师眼见孤军难守,狼狈逃回了广州。至此,河源地区全面解放。
在解放完河源后,戴建跟随大部队南下作战,先后参与了解放广州城、珠江三角洲剿匪等作战。“敌人既狡猾,又残暴。”提起昔日剿匪的经历,戴建仍是十分愤怒。
敌军被击溃后,残余部队藏匿在珠江三角洲的海岔之间,昼伏夜出、欺压百姓、破坏生产、危害一方。戴建跟着部队先后在广州、中山、顺德、佛山等地剿匪,攀爬过千米高山,下潜过深渊悬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依靠群众力量的支持,彻底肃清了匪情。
重塑新生,建设新中国
1950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广东军区战士的戴建,迎来他人生最开心的时刻。经党组织批准,1950年的5月1日,22岁的戴建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讲述这段历史时,戴建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当时全国党员只有200万左右,成为党员是党组织和人民的认可,认可我是一名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服务的人。”
党员意味着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次年,转到广州公安工作的戴建,接到了排查户口、清理特务的任务。他与同志们依靠群众的力量,与敌人斗智斗勇,彻底粉碎敌人破坏新中国的痴心妄想。
1956年,为积极响应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戴建离开了广东,离开战斗半生的地方,来到了河南洛阳,为建设新中国,改善人民生活,开始了新的奋斗。在洛阳的三十余年里,戴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甘于奉献、无私为民的精神品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先后在洛阳水产蔬菜公司、食品公司肉联厂(后改为春都集团)和劳动服务公司工作,先后任门市部主任、仓库主任、保卫科科长、车间主任和党组书记等职务。1964年,戴建荣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正如他所说的,党员干部是党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要去往哪里,能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更是一份骄傲。
1990年3月,已经63岁的戴建离开了工作岗位,被党组织安排离休。可离休不离党,戴建始终坚守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生活中努力发挥余热,教育后辈不忘历史、放眼未来。2019年,党和国家授予戴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党中央授予戴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后记:
采访之余,我们赞誉戴建一声“英雄”,老人双目含泪说道,“我哪里是英雄,我们村牺牲的5名战士才是英雄,千千万万为新中国牺牲的党员、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英雄们,这盛世如你所愿。100年后的今天,祖国繁荣昌盛。正如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