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生生不息的泊那河畔,就有一位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走出,以刚毅坚卓的恒心默默践行学高身正典范的优秀学子,他就是戈奎乡首个博士生杨批额。

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这是数年前戈奎给外界的传统印象,此前人们生活相对清贫,读书上学观念淡薄,少有人问鼎高校学府、走出大山。因此,恰逢2021年7月1日建党一百周年这一天,当收到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杨批额心中倍感万千。
杨批额,男,哈尼族,1994年生,现年27岁,家住绿春县戈奎乡子雄村委会俄东村,2007年毕业于戈奎乡中心完小,同年考入绿春县第一中学,2014年9月进入保山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攻读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21年7月考取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二十载的求学路,他曾因家境贫困而留过级,也因成绩滑落而自卑过,更因高考失利而复读过,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学生,始终秉持“我未曾优秀过,但也未曾放弃过”的信念,在求学路上深自砥砺、笃定前行,从留级生、高考复读生,到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生。
在本村俄东小学读二年级的时候,他因家里没有及时交齐教科书费,而不得不将课本交给了上届留级的一个同学,家里老父亲只好每夜带着他去同学家里做作业,这样持续了半个学期,仍没见到课本,无奈一时弃学了,每天眼巴巴看着同龄小伙伴去上学,而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去放牛。他是多么渴望和同龄小伙伴们坐在一间教室,或读书,或玩乐,这种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因此,当后来有了再次读书的机会,他就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了。在戈奎中心完小读书时,路途遥远,只能周末才回一趟家,山区小路崎岖难行,特别是下雨天,还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尽管路途艰险,但他未曾抱怨过。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考入绿春一中高中预备班,进入初中以后,学校有各种奖助学金,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过拿不到课本的事情。

图为子雄-俄东小寨
身处逆境,享受逆境,逆流而上,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如果经受不住逆境的考验,必然会败下阵来,甚至一蹶不振。
2007年,杨批额以优异成绩考入绿春一中。刚入学时,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同读书的,基本上是来自全县各乡镇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他习惯了小学时名列前茅的自信,一下子无法接受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事实,产生了我远不如他人的自卑感,采取躲避方式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压力,故作豁达而不管学习成绩的优劣。直至初二上学期,他才逐渐适应,学习成绩逐步提升,再次找回学习的自信。

图为杨批额
2013年,第一次高考后,他的同学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他自己迟迟未见到相关信息,面对失学的潜在危险,他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曾经的多少个夜晚,一家人无言的围坐在火塘边。但最终,正如同那古老的永不熄灭的哈尼族火塘一样,在父母亲的殷切期盼和坚定支持下,他复读高三一年。在复读一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数学老师张子行、地理老师杨留红和政治老师施艳玲等老师的精心教诲,第二次高考总分直线提升120分,考入保山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忧喜参半,喜的是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忧的是高昂的大学学费。所幸的是,绿春县教育局、共青团绿春县委、绿春县民政局、戈奎乡政府、戈奎老乡协会等各级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对此,他说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不干涸。
进入大学后,杨批额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发现自己此前所学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大学犹如知识的海洋,还有更多更深刻的知识需要他去深入学习钻研,于是他投入到繁忙的学业中,也是在那些时光里,他心里深深埋下了考研的“种子”。但生活总会遇到各种波折,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他也发生过一些意外,自己与老父亲先后生病,加之弟弟2018年考入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母亲一人的身上,为此,他心急如焚、焦虑万千。庆幸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2015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教育扶贫等政策,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心支持,帮助他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图为戈奎中学
2017至2018年,在刻苦备战研究生考试期间,他在宿舍下面竹林弄了个卖水果的大伞,夜以继日地坐在伞下刻苦学习。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在黑屋子里洗澡一样,不但不了解对手,甚至也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样貌,但躬耕于黑暗又何妨,只要心存光明,总能踏过前行的迷惘。在研究生初试中,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云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他就像图书馆的雕像,唤醒黎明的号角,闪耀午夜的台灯,废寝忘食地刻苦攻读,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021年7月,圆满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如愿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二十载春夏秋冬,二十载求学生涯,谁知要忍受多少风霜雨雪、严寒酷暑。难能可贵的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贫困学子,艰难显勇毅,磨砺得玉成,苦涩的生命虽在破土之初会经历人生的阵痛,但在绝望与希望的交替中,生命的热气会冲破无意义的虚妄,酿就不平凡的人生。
杨批额,作为一名哈尼山乡戈奎走出来的贫困学子,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拼搏进取的精神,在自己的求学路上谱写出华丽的人生篇章,也为家乡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
亘古不息的泊那河,潮起潮落,起伏回旋,奔涌向前,一头连着旧时的记忆,一头连着时代的变迁,深情地诉说着戈奎的昨天、今天、明天。



图为泊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