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黄万里)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的政策真好!看,这是我想的,小花园升级了。这不,新的智能垃圾分类柜已经‘上岗’了!”日前,在西工街道市委院社区凯旋东路43号院里,平整的沥青路上鲜艳的彩虹熠熠生辉,崭新的环保智能分类柜摆放在垃圾投放区,引得小区居民连连称赞。
西工街道市委院社区凯旋东路43号院,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共有39栋居民楼,小区现有居民1462户,人口4300余人,在我区属于规模相对较大的一个老旧居民小区。自下沉党员以来,西工街道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用实干促实效,形成了“挂一牌、亮一户、带一社区、促一街道”的辐射作用,该院的面貌一新得力于街道让“红色引擎”助推老旧小区换新颜。
今年以来,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将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围绕居民最忧最需最盼的民生问题精准施策,坚持“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社区”的理念,按照“如何改、改什么、怎么管”三个重点助推老旧小区改造,先后改造老旧小区24个,惠及居民7000余户,真正让老旧小区成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
一、发挥“红织作用”,在“实”上下功夫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是一个综合性民生工程,居住条件的改善,承载着群众最朴实的期待与梦想,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居与乐业。街道充分发挥楼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坚持党员下沉。采取班子成员包片包院包楼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改造工作。二是坚持“三包”分工。实行网格党支部包小区、楼栋党小组包现场、支部党员包居民“三包”分工,负责居民异议解释疏导工作。三是坚持问需于民。建立例会制度和协调机制,点面结合,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轴心”作用,分楼包户、逐户走访,收集居民在改造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及群众的意见建议,针对收集的意见逐条商讨、达成共识,实现同意率、满意率两个100%。

二、建立“红色议事机制”,在“细”上下功夫
街道紧紧围绕“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这三个关键问题加强工作统筹,强化时间节点,与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如何改?就是坚持改造为民的原则,通过召开居民恳谈会,入户征询意见,公示改造方案等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二是改什么?紧紧围绕居民的所需所盼,确定了“一五五”改造内容,即:“一拆五改五增加”,新增健身步道460米、增加停车位107个、增加绿化面积920平方米、增设休闲设施12处、体育娱乐场地4处,新建综合停车棚3个,对三个绿化公园和活动广场进行了整改提升,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怎么管?针对小区硬件建设易、物业管理难的问题,在“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社区”工作指导下,积极探索实施智慧物业与社会治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等融合管理的智慧化管理模式,研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对小区的管理进行资源整合,引进健康养老、爱心超市、卫生医疗等民生项目,进一步完善小区综合服务体系。

三、提供“红色志愿服务”,在“精”上下功夫。
一是党员户“挂牌”,党组织“出彩”。街道按照“一支队伍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一盏灯”的理念,坚持典型引路,榜样引领,提供“红色志愿服务”,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将基础配套、便民服务、城市管理、文化需求综合考虑,让各类元素有机融合,突出实用和品质,兼顾形象与内涵,切实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二是党员户引领,党小组带动。街道重点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楼院中党员户为单位,统一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时刻提醒党员姓“党”,发挥以党员个人带动党员家庭、以党员家庭户带动楼院群众的辐射作用,增强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三是组团连片,共建共享。街道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区域联动改造,特别是对连片改造的西工小街周围、西工地周边、玻璃厂路高架沿线小区重点谋划,提高设计和改造标准,实现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办事处 赵丹)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热线:136 7341 9038
欢迎投稿!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