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这里首次拍到中华穿山甲!还拍到小灵猫、蛇雕、豹猫...珍贵影像!
日前,广东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
通过红外监测相机首次记录到
保护区中有中华穿山甲的活动影像
在影像中发现穿山甲的洞穴和活动痕迹
在此次收集的红外相机监测视频资料中
还记录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斑灵狸、白鹇、赤麂、蛇雕
以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豹猫、野猪、豪猪、獾子等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护工作时,听保护区附近的村民曾提起,在保护区范围内偶遇过穿山甲溺水,并且山上有好多小洞,疑似有穿山甲活动的轨迹。
听闻此消息后,今年10月上旬,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宣教科工程师肖彦超联系到广东省林科院穿山甲研究团队进行判断研究,并一同前往保护区进行仔细考察。经野外考察,研究团队发现保护区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穿山甲栖息,并在保护区范围内发现了十几个疑似穿山甲挖的洞穴。
为全面了解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状况,丰富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资料,工作人员在洞穴旁和其他可能出现的地方布置了红外监测相机进行监测。11月2日凌晨1点33分,红外监测相机拍摄到中华穿山甲回洞穴的活动轨迹。从影像中可以看到,夜幕下,一只中华穿山甲在林下行走,沿着轨迹进入洞穴,没过多久就离开了洞穴。
近年来,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规范样地设置、野生植物调查监测、数据采集汇总报送,设置红外线监控点,并逐步引入遥感影像、无人机等技术辅助巡护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覆盖保护区核心区、功能区与实验区的数据化平台的建设。

肖彦超介绍,保护区按网格布设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位点,今年共布设安装了65台红外监测相机。接下来,保护区将结合本次监测数据记录情况,加大对中华穿山甲分布的监测强度,加强野外巡护力度,为日后开展科学研究、科普宣教和科学管理提供丰富和准确的数据基础和支撑,提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