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我:“海南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你每年冬天都到温暖如春的海南去南繁,真是好福气啊!”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我30多年的南繁历程,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1990年,我大学毕业到洛阳农科所从事玉米育种工作。当年11月,领导安排我到海南进行南繁育种。我十分高兴,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天涯海角、椰风海浪的热带风光,仿佛看到遍地芒果、菠萝向我招手。临行前领导交给我一个地址,我背上行囊傍晚就出发了。乘洛阳到武昌的硬坐火车,中间饿了就吃自带的烧饼,渴了接点开水喝,瞌睡了就趴在小桌板上眯一会儿,第二天中午到达武昌。在武昌换乘到湛江的火车,运气非常不好,只买到站票。车上十分拥挤,我只能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站的时间长了,腿麻木了,想活动活动腿,但我发现,稍不小心,就没了下脚的地方。好在当时年轻,就咬牙坚持。到湛江后坐长途汽车到海安,下车后,顾不上吃饭,又匆匆赶到海安轮渡码头。码头的售票处和候船大厅里挤满了人,到前面一看,发现大厅里贴了公告:“由于风大浪急,轮渡暂停,具体重开时间另行通知”。这意味着行程中断,我也只能等待。此时我才感到饥饿难耐,就到海安的大街上喝点汤粉,先填饱肚子。此时天已黑,才想到要找个住的地方,可找遍海安小镇,才发现根本找不到地方住了,最后,蜷缩在一个旅馆登记间的长凳上度过一晚。由于连日奔波,我睡得十分香甜,早晨醒来,才感到浑身酸疼。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轮渡终于恢复了,我满心欢喜登上轮渡船。刚开始还感到新鲜,和旅客一块儿在甲板上看海浪翻涌,心想:可到琼州海峡了!船开了一会儿,我眼前天旋地转,肚子里翻江倒海。我知道这是晕船了,就闭上眼睛,紧咬牙关,想扛过去。可是,船上到处是晕船人的呕吐声,夹杂着十分难闻的气味,我实在忍不住了,也加入到了呕吐的队伍里。好不容易下船赶到长途汽车站,发现到三亚的长途客车已经没有了。我这次接受在海安小镇的教训,毫不犹豫在长途车站找个小旅馆住下了。第二天早上,我坐上海口到三亚的长途汽车,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向三亚晃去。下午到三亚,又换乘当时三亚市通用的公交车——“蹦蹦蹦”,靠着一张嘴不断问询,终于在天黑到达我们当年的南繁地点——荔枝沟师部农场。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南繁的真实经历。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每每想起,历历在目。那以后,每年都要南繁,过程大同小异,仗着当时年轻,坚持下来了。
南繁期间租住在农户低矮的房子里,在借住的农户家房檐下用石头垒个简易灶,在附近拣点木柴,坐上铁锅,先烙饼,再炒菜,最后熬粥,都是用同一口锅完成。偶尔墙上还会爬个蝎子或床下藏条蛇,特别是蛇,让我这个生来怕蛇的人每每吓个半死。
在南繁过程中,遭遇台风、干旱、鼠害、畜害是常有的事,最让人头疼的是虫害。由于海南没有严寒的冬季,害虫一年四季不断繁衍生息,虫口密度非常大,害虫的抗药性也很大。记得2013年春季,我们进行第二季南繁,开花前虫害防治效果很好,我们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授粉后,玉米螟突然爆发,我们立即克服玉米植株高,喷药难的困难,在半个月内连喷5遍药,但为时已晚,材料最终全军覆没。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心里十分难受,如果不是有年轻同事在一起,我真想蹲在地上大哭一场。至于试验管理中受的苦、遭的罪,那更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同行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年年都有新情况,年年都有新困难,经验教训一辈子也总结不完。很多情况下,辛苦育成的新组合并未能走到最后,形成成果。但只要看到新选出的自交系,育成的新品种,就像一个年轻的母亲看到了自己新生的婴儿,所有的委屈都会烟消云散。年年都有新苗头,每年都有新希望。我和同行们说:“这正是上天给我们玉米育种人的小福利”!
如今,单位已在海南建设了固定的南繁基地,生活条件大为改观。试验地有围墙保护,再不用像先前一样吃饭时轮换在地里看护,以防人畜破坏。随着时代变迁,来往旅途,高铁航班,手机购票、便捷换乘、互联网订餐等智能化服务,方便快捷。每次回家,早上到三亚凤凰机场乘机,中午就能在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我的南繁之路越来越顺畅,幸福感与日俱增。
30年岁月沧桑,30年辛勤耕耘。经过不懈努力,我和我的团队选育出了“洛玉”系列玉米新品种,在全国许多省份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一定贡献,组织上也给了我很多的荣誉。但在高兴之余,也感到十分惭愧,因为,和我们的初心——选育出在全国响当当的“大品种”还有很大距离。作为一名60后,距离退休那一天越来越近,但我不会放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常常用曹孟德的诗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有一种幸运,叫我与祖国共成长,有一种幸福,是我与单位同命运。如今,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农林科学院欣欣向荣,我打心眼里高兴。时值建院八十周年,衷心祝愿我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祝福所有干部职工生活幸福安康!(作者:赵保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