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球回来的“太空稻”在河源喜获丰收!将推广种植打造丝苗米高端品牌
2021年12月1日,河源首次种植的20亩航天水稻品种“航聚香丝苗”收割完毕,共产出稻谷近8000公斤。
当天上午,虽然已近大雪节气,但在位于万绿湖库区的东源县锡场镇林禾村实验稻田里,一片片成熟的“太空稻”已“笑”弯了腰,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左右晃动、沙沙作响。联合收割机轰隆作业,来回忙碌。据现场收割人员测量,“太空稻”稻穗长约25厘米,每粒稻谷长约1厘米。

“种田20多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水稻。”林禾村党支部书记梁务华说,明年村里将打造一条旅游观光线路,把“太空稻”种植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村民手捧成熟的“太空稻”开怀大笑
“航聚香丝苗”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航天诱变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育成的优质香型丝苗米品种。2021年5月至6月,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和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多次到万绿湖库区周边考察,最终在林禾村选择了撂荒16年的20亩水田,作为种植“航聚香丝苗”的试验田。此处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独特,各方面条件均超过有机认证标准,适合水稻有机种植。

2021年8月上旬,搭乘嫦娥五号前往月球的“航聚香丝苗”经由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培育后,所产的25公斤稻种全部种在东源县锡场镇林禾村的试验田上。

“从2021年首次在林禾村试种的情况看,该品种具有田间表现分蘖力强、抗倒、抗病、熟色好、结实率高、稻米浓香等特点,取得了预期成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永柱说,今后将与农业企业联合,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并借助“万绿河源”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丝苗米高端品牌。
河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航聚香丝苗”的成功试种有助于河源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将有益于解决河源市以往水稻种植收益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接下来,该品种将在万绿湖周边的东源县半江、锡场、新回龙等镇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