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一:丰县事件的巨大意义在于给那些家有爱女的家庭以最深刻的启蒙。
题记二:两百亿的流量,硬是没有撼动一个愚昧野蛮的村子的一块砖……
“两百亿”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数据,作者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流量,应该只是个大概的数据,也可能超过200亿,也可能不到200亿,但仅仅在国内,几十亿的流量肯定也有了(根据微博披露为60亿),我最早写这件事的时候查过新浪微博,虽然没上热搜,但那时候已经有19.2亿的流量了,远远超过热搜榜的第一名冬奥会的2.7亿,如今距离第一次的丰县宣传部的通告,已经过去20天,地球村里更多地方的更多人,也知道了这件事。
这件事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一地步?如果一开始,从第一份通报开始,当地就能积极面对过去查遗补缺,承认错误,想必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如今,徐州第四次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已然成为2022年开年以来最大的讽刺。
当地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出漏洞百出的通报,被具有专业背景的网友频频推翻或者质疑,在公信力遭到自己前所未有的破坏之际,徐州方面对邓飞先生晒出的董某的结婚证的说辞是“董某民和杨某侠的结婚登记是违规办理的,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公众关切的问题,调查组会给一个交待。”
既然承认了违规办理,那么能不能就结婚证上的女人到底是不是铁链女做个说明?到底是户口上错了、照片贴错了等工作程序上的违规,还是铁链女这个人的来历就“违规”了?

除此之外,对于网友提出的董家的大儿子董某港出生在铁链女到董家之前的疑问,丰县宣传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称:丰县有两个同名同姓的董某港,一个生于1997年,一个生于1997年,而铁链女的大儿子生于199年,与官方通报不存在矛盾,如下:

上二截图来自财新
我得承认这个说辞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只是不知道通过身份查询系统能不能查到董某民长子的信息?还有就是,目前这种状态下,四份通报四个说法的前提下,当地可以为被拐妇女随意上户口的前提下,我们怎样才能确信这位宣传部人士所说的董某港的身份信息是真实有效、未被修改过的?
连续写这个事情以来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最近根本不敢点开和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相关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带来的冲击力太大,我受不了,而有些文章,光是看标题就不敢点开,比如2001年南方周末刊登的《被拐六年》,我就不敢点开,后来在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转发这篇文章,于是忍不住点开,刚看到开头的导读:14岁半的初中女生小丫被30多岁的男子多次强奸,半年后怀孕,村支书送来办好的户口本和结婚证……我就看不下去了,退出朋友圈后我一直在想:那孩子最后到底逃出去没有?忍不住又找出那篇文章看完。几乎每个字都在灼烧着我的神经,有一处细节是:小丫因为不肯和“丈夫”田志斌拍结婚照,被他当街暴打,小丫说:
“当街开始打起我来,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管,他把我拉进去和他照相。照相时我穿的是一件旧西服,里面是我的红校服”。
“里面是我的红校服”,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她还是个学生啊,还是个孩子啊!
小丫被拐6年,生下一个女儿是哑巴,她逃跑时女儿已经4岁,已经会帮她搓玉米,看到她哭会为她擦眼泪,张小丫逃出来之后会想念女儿,女儿陪伴了她最孤独的4年,因为女儿是哑巴,直到她逃离那个可怕的“家”,她从来没有听到女儿叫她一声“妈妈”。
这里面有个细节是小丫第一次逃出去之后,被隔壁村子一个女人“举报”给了她“丈夫”田志滨,田带领了村里20多个人来抓她,小丫说,那些打她的人,除了田志滨,没有一个姓田的。
这个描述再次证明一个事实:在“传宗接代”这面大旗之下,所有的罪恶都会被允许,那些被以不法手段绑架到村里的女性,她的身体是她“丈夫”的私有财产,她作为这个村子的“媳妇”的名义也会成为这个村子集体的无形资产,也是村子的“面子”所在,如果谁家拐(买)来的“媳妇”跑了,那么村子的“面子”就挂不住了,而且这女子出去把村子里的事情说出去,万一给其他“买媳妇”的家庭惹来麻烦怎么办?
但其实他们也不怕,因为不管多大的恶事,只要存在久了,成为常态化的侵害之后,就会被合法化,这种“合法化”是以周围环境对被拐卖妇女的二次、三次、无数次的加害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比如当地有些部门帮助违规上户口,办结婚证,无视计生政策,而法院也不准被拐卖妇女离婚,再比如所有被拐的女子都会被全村监视,跑了会被全村抓回去——无视女性的人格人权,仅仅将其视为泄欲和生育的活工具,可以买卖,可以虐待,甚至死了连个动静都没有,然后再“捡”一个继续使用原来的结婚证……
不法侵害旷日持久之后就成为合法行为,这真是我族的一大神奇现象,我估计这可能也是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歪解“存在即合理”的一个原因。
丰县方面的第二份通报介绍铁链女是怎样到董家的时候就用了一个“捡”字(声称铁链女是被董某民的爸爸“捡”到),21世纪了,人还可以像东西一样被“捡”到?(而且这样的措辞出现在官方通报里)“捡”到了不报警还可以带回家肆意奸淫?奸淫久了就可以领结婚证?我还能说什么?
铁链女被拴铁链,隔壁钟某仙被“丈夫”吊打,这是我们目前能知道的,他们那个村子,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的例子?整个村子都知道铁链女和钟某仙的遭遇,但是你看,是不是她们这样的日子就这样在阳光下持续了二十多年?
一面是极其蹩脚的结婚证,绝对合法的身份信息,当地有关部门人来人往的扶贫慰问,一面是冰冷的铁链子和惨叫连连的“吊死鬼”(村民称呼钟某仙为“吊死鬼”),这些景象可以共存,一点儿都不违和,因为这些在当地都是合法的存在。
女人?不存在的,这个村子里的人仅限他们自己的村民,外地买来的媳妇,她们不在“人”的行列里。
既然是合法的,当然也就不用担责——我上文叙述的张小丫的例子,那些非法给她办户口、办结婚证的人,最终都没有得到法律的惩罚。
而试图质疑这些事情的“合法性”的人,当然就是不合法的,比如那么多被消失的文章,比如那么多被丰县地头打电话的博主,比如去丰县援助铁链女的那两个女生,她们现在怎样了?她们到底触犯了那条法律,为什么要扣留她们?是不是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看一个截图吧,如下:

我也觉得无法回答这个云南大理的女生的问题“请问这个怎么办”?我觉得抖音也回答不了她,何况其他人?
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能怎么办,但是我知道那些有女儿的家庭,那些有女儿的爸爸妈妈,你们该怎么办——两百亿的流量,硬是没有撼动一个村子的一块砖,两百亿的流量,砸出了4份公然侮辱全网智商的通报,两百亿的流量,愣是没能砸碎当地那根无形的铁链……除了徐州,其他地方还有没丰县?除了盲山,其他地方还有没盲山?难道你自己没数?你对自己女儿未来的生存环境,该抱怎样的态度还用我说吗?
客观而论,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人活着就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女性,身处这个弱肉强食,视女性为食物、为猎物、为工具的世界,如果从小就教育女儿做个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和人有了冲突先检讨自己的乖乖女,我觉得这是在给狼培养羊——出了你的家门,直到遇上那个愿意呵护她一生的男人,这期间没人视你的爱女为掌上明珠,人们能正常对待她就已经足以让一个父亲感激涕零。
更多的情况是:如果你女儿是常人相貌,那她不受挤兑就行了,如果你女儿俊俏美丽,那她不被骚扰就阿弥陀佛了——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
要培养孩子的抗争意识:我们不是要故意跟世界作对,我们也不欺负任何人,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以牙还牙,欺负你的人才会收敛,才会不敢轻举妄动,让作恶者付出他不能承受的成本,他才会停止作恶,而要是做一只绵羊,小时被欺负,长大遭遇不幸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世界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是因为还有法律的存在,还有基本秩序的存在,但是在越偏远的地方,越落后的地方,以及一些法律无法触及的角落,比如公交车上有意无意的骚扰,职场上故作热情的劝酒,都是无法避免的伤害,也潜藏着卑劣的算计,至于在深夜加班独自回家的路上,独自旅游的途中,或者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的一次出差……你知道哪个环节会埋伏着一辆“董畜”牌的面包车吗?
丰县事件出来后,一个女性同行向我感慨:不知道有几个女孩子可以宣称自己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未受到过一次性骚扰?
你以为生活在城市里就安全吗?你以为学校离家近、公司离家近就一定安全吗?我上文说的张小丫,北京丰台一中的学生,从家到学校只有300米!她只是好心帮人指路就被拐走了,而黑龙江桦南县17岁的女生好心送孕妇回家反被孕妇和其丈夫奸杀的案例,也再次警告了那些善良的女孩子:保护好你自己,就是你对父母做的最大的善事,也是这世间最大的善事。
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教育自己的女儿:不要随意行善,尤其那种让你送她一程,给她带路的“弱者”,让女儿不要管她,最多给警察叔叔打个电话,请警察来帮她。
一般来说,女性关心时事政治的比较少,而家长在这方面也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一些本该让孩子知道的事情,我认为教会女儿热爱生活的同时,也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让她多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看看没有滤镜的人生:这世上没有温柔的霸道总裁,那是傻逼们写出来忽悠小女生们的精神鸦片,就是为了让你们放弃自尊自强和自立的精神,好沦为男人的“宠妃”或者依附者。
让孩子早一些看到世间的真相也许有些残酷,但是好过让残酷降临到她身上——人生的预警本能应该早早培养,让这种风险防范意识早早成为她的一种本能。
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缺乏的,成人们习惯了给孩子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从生活上的呵护到精神世界的童话,似乎这世界是完美的,其实这是最大的虚伪和不负责任。
最重要的,要让闺女明白一件事:女人这一生必须靠自己,只能靠自己,即使有一个强壮的臂膀可以依靠,但是情感独立和经济独立永远是女人最忠实的保护神——仅次于爸爸的保护神。
结语
铁链女案件,将会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也会成为当地某些部门的耻辱,也是中国自媒体参与推动社会事件的一个重要记录,当然,这件事之后,自媒体,以及在这件事上秉持公义立场而记录下每个字的文字工作者,他们的命运还不得而知,令人惴惴不安。
徐州方面也许应该明白一个基本常识:这事儿无论怎样都会上史书,区别只是当地将会以怎样的面孔上史书。
谁想掩盖真相,谁就是答案,也许你们认为你们需要给公众一个答案,但实际上你们正在给历史提交答案。
来源:青苔之路
作者:青枫02
责编:罗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