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岳
10年坎跒爱国文化“长征”路,艰辛岁月难忘怀。2012年10月16日下午,是中国工农红军首次万里军事长征纪念日的前一天,郑州大学老校区东门前,一位60多岁的河南老汉,在北京追梦方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东的策划和支持下,想在次日举行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在现场,他身穿米彩服,背挎米彩军旅包,上贴紅纸黄字“我的爱国文化长征”标志,宣传他历经多年,艰难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电视纪录片,要途经12个省市,行程1万多里,进一步考察五岳名山,确认何处才是中华父亲山神圣宝地,因而引来许多市民和路人的围观。
![111803263.jpg {X}IS5]7PIGD{I(8}R(FB{Y.jp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图为中华爱国老兵作家吴宪领,在举行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时的宣传标志。)
此时,人群中出现一位女记者现场采访,并用镜头记录下这罕见的动人场景。新闻之新在于快。当晚,这位女记者釆访的新闻就立刻发布,并引爆了新闻舆论界的;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中国报道网、中原网、大河网、东方网、凤凰网等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纷纷转发这条新闻。

(图为中华爱国老兵作家吴宪领,在举行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中,考察17.6亿年山龄的东岳泰山的登山之中。)
这位一夜之间的“网红”老汉并没有高兴起来,而是躲在租住不到8平方米的陋室里激动地痛哭了一场。因为他知道前面的路很长,困难定是很多。况且他身体状况不好,60年代参军,冬天帮助东北农民往山上担粪落下风湿关节炎疼了40多年;70年代在农村,曾经白天拉犁子,夜晚写稿子;近4年内,他又先后两次做了心脏搭桥和支架大小手术。但他看到中央最权威的媒体和国内外的众多媒体的关注宣传,听到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他信心倍增,底气更足,意志更坚,身心状态更好。
在那年的深秋初冬寒天,他历时1个多月,雨雪无阳,途经12省市,饿了常以大饼充饥,心脏病犯了以携带药物应急,夜宿路边小店;终于完成了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
![43LHP14T0[R{]J1OM@9@FB1.jp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图为中华爱国老兵作家吴宪领,在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中”,常以大饼充饥,速效救心丸应急。)
现在,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已由北京出版集团的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北大、清华、国家图书馆、党政企事单位社团和世界华人华侨爱国人士收藏。他每每看到自己的这部得意之作,总是想念那位女记者。
10年来,他想念中的她,就是中国新闻社河南记者站的女记者曹铮。中国已有黄河母亲河,她为中华民族创意父亲山,圆中国地理人文巨缺;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36亿年神奇的中华父亲山,撰写了神圣的新闻第一笔!她为黄河文化的新发现、中国文明的新坐标、天地之中的新景观、世界文旅的新亮点,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QXZ]N_[O]$$Z5M9]UCW%XB.jp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图为中华爱国老兵作家吴宪领接受多家媒体采访,介绍自己历尽10多年艰辛,创意中华父亲山文化,举行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的体会。)
如果没有中国新闻社河南记者站支持她的这次采访报道,就缺乏我10年来,为中华父亲山文化大创意的艰难拼搏的精神力量;就没有中华父亲山文化今天的创新发展之快!
他想念她,他想见到她,他想感恩她。他几次到中国新闻社河南记者站都没找到她。他多方打听也没找到她。他很想求助媒体和爱心人士帮他找到她。他想让全国人民记住她,她为伟大神圣的中华父亲山功不可没!
如今,中第一部《中华父亲山》景视纪录片(两版本),仍在急待寻求投资拍摄发行合作方。但愿该片,成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片,凝聚天下华人的根亲爱心片,誉享世界的经典文旅片!
他就是我,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作者伍岳(原名:吴宪领),一个年过七旬的中华爱国老兵作家。
![111900613.jpg ]PGAVJ0DJP`$`S1EI)SM6(5.jp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图为中国爱国老兵作家吴宪领,经过10年艰辛努力和全国首例个人“我的爱国文化长征”考察五岳名山,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样书封面。)
(垂询电话17638568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