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寒亭区工信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创新思路举措,从项目建设、政策扶持、精准培育、产业链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企业发展重点工作,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工业改革新动能,凝心聚力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
推进项目建设,抓“技术改造”实施。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更大力度的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对潍坊欣龙年产6万吨差别化纤维素项目、年产30万吨生物基材料项目、装配式预制复合墙板项目、绿色精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几个投资额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明显、示范引领性强的项目,立足建设周期和投资目标,定期调度,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各种资源向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倾斜。今年共谋划、布局、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9项,计划总投资427.2亿元。其中,谋划项目15项,计划总投资74.4亿元;新开工项目14项,计划总投资67亿元;续建项目20项,计划总投资285.8亿元;兴明光电的OLED载板项目已纳入2022年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今年截至4月底,全区已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

创新政策扶持,拿“真金白银”激励。为切实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完善企业创新改革支持政策,出台了《寒亭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引导企业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大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力度、加快数字经济赋能3个方面,制定13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激励政策,加大了对企业创新改革的支持力度。同时,主动探索新形势下技改贴息、金融机构联合建立技改信贷资金等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帮助潍坊欣龙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物质高性能纤维研发平台及产业化”项目,成功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制造业专项贷款支持的工业通信业重大项目,争取专项贷款授信额度5亿元。同时,组织山东恒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生物再生纤维素膜等8个项目申报2021年市“技改设备升级改造专项资金”;组织潍坊滨投斯瑞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监测系统平台等3个项目申报2021年市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将为企业获得各类技改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

强化精准服务,用“一企一策”培育。围绕“四基”领域,健全培育机制,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企一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难题,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主业,提升品质,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同时,建立“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分类梯次培育机制,实行“早谋划、早安排、早布置”的工作方针,梳理好政策,引导企业从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着手,补齐发展短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向高端创新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区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隐形冠军”企业9家,“瞪羚”企业3家。今年,通过深入摸排调研,将14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培育库、11家企业纳入“隐形冠军”培育库、5家企业纳入“瞪羚”培育库、5家企业纳入“单项冠军”培育库。

加速集群发展,推“链长制”施行。今年,通过在全区开展产业链专题调研,全面理清了各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精准梳理绘制了一张产业链图谱、N张清单,明确了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配套企业、优势领域、短板环节、重点产业区域布局、重点项目,了解了可对接的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按照“聚焦前沿、延链聚合、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理念,出台了寒亭区《关于推行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制定了重点产业链工作计划,确定了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明晰了产业链发展路径,为推动寒亭区产业链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力争5年内,在全区形成特色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3个1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城市家具4个50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奋力打造潍坊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