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至中旬,随着云南省级首批紧急调拨的1.5万公斤玉米种子在文山州丘北县交接、分发、培训使用,“5•27”强降雨及持续零星阵雨至少造成总受灾14.10万亩、总成灾9.22万亩、总绝收3.19万亩、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达1.521亿元的12个乡镇,很快有了灾后恢复生产的种子保障。

云南首批省级救灾种子1.5万公斤,运抵洪涝灾区丘北县。
来自丘北县农业和科技局最新通报:5月26日17时至28日16时的集中强降雨,以及持续十余天的零星阵雨,是该县1956年建立气象监测站以来同期雨水最多的年份。对温浏、双龙营、天星、平寨、八道哨、官寨、曰者等12个乡镇,至少造成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达1.521亿元。

省州县农业干部奔波在丘北县田间地头察看灾情、指导补种。
“目前,省州县已经筹措并发放了玉米种子3万公斤、水稻种子2000公斤、薏苡种子800公斤;发动群众清理了500多吨淤泥、杂物;补种了玉米2360亩、水稻735亩、万寿菊1050亩。” 副县长贺春桦补充道。
连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种子管理部门及农业科学院所的40多位领导专家,一直奔波在泥泞的田间地头,察看灾情、评估损失、指导补种。
农业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云南省种子管理站负责紧急筹措并到位分发的首批省级救灾玉米种子1.5万公斤,由云南足丰种业和云南大天种业负责承储承运,品名为“路单8号”和“罗单297”,具有生长期相对短、单产量相对高、抗病力相对强等特性,适宜丘北县洪涝灾后补种。
“我站成立了调控监督组、检测验收组、技术指导组三个工作专班,决心用“雷厉风行、赏罚严明、责任到人、件件工作水落石出”等态度和措施抓落实。下一步,只要是种子企业和农民群众需要,我们将义不容辞地予以满足。”该站站长张秀祥表示。
据了解,温浏乡地处文山州丘北县东北部,平均海拔1400米,设有7个村委会,以汉、壮、苗、瑶等民族为主,户籍人口5万左右,少数民族人口占52%,常年离乡务工的人数占总劳力近八成,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考虑到良种需要大力推广、“一村一业”初步形成格局、家畜家禽养殖担当支柱产业等因素,有关部门和单位决定联合采取“就地取材、因人而异、现炒快卖”等办法,视灾情分期、分类举办灾后恢复生产种植养殖培训会。
6月5日在温浏乡石别村举办的首期培训。会上,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站长张秀祥介绍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关爱灾民举措,丘北县政府副县长贺春桦鼓励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增强战胜洪涝的信心和技能;文山州农科院院长、农业推广研究员李云,副院长、农业推广研究员朱汉勇,州畜牧水产研究所所长钟正阳,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水稻补种、玉米补种、家畜家禽养殖等技术要点。

68岁壮族女村民何仕仙,肩背手领孙子参加灾后农技培训。
据悉,受家庭条件的影响,培训会现场120多位乡亲中, 68岁壮族女村民何仕仙肩背手领两个孙子,27岁壮族女村民黄菊花带着幼子、幼女、小侄女,另有29人也拖家带口参加灾后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形成了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作者:张育宾
责编:罗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