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下旬,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由春香教授和王小非副教授(左二、左三)考察指导
(丽江市宁蒗县农业企业(供图))
“中华之声”云南讯(通讯员 张育宾、芮体江)报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丽江市委市政府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力争在2025年之前,实现以‘一区一库五圃’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业”的丽江“三农”战略。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及种业管理部门的“答卷”做得如何?本网通讯员采访后认为:种业振兴之“花”绽放在载体上,“现代农业发展之“果”生长在创新里。“乡村振兴看产业,产业振兴看种业;种业振兴看载体,载体依附看落实。”
丽江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李荣祥表示,一年来,各级农业农村局及种子管理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云南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抓落实,开拓创新谋发展。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练内功、强肌体等形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打好种业翻身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2021年7月中旬,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泽辉博士(中)应邀指导云南杂交玉米的科研与生产(张育宾 摄)
据介绍,奇特的立体气候、地形地貌、生物基因,给丽江市四县一区带来了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产品生态营养、涉农群体倚农增收等与众不同优势。
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牧草绿肥等,“丽粳9号”创造了全国高寒地区稻谷3项世界纪录,“丽薯6号”刷新了全省马铃薯单产记录,丽江大麦、丽江青稞的单产也不断刷新纪录。思路一“转”天地宽,举措一“活”土变金。
自2021年开始,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及种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一区一库五圃”建设。
一是设立并完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二是设立并完善省级物种质资源丽江分库(丽江市农科所);三是设立并完善省级高山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圃(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所)、省级药用植物滇西北种质资源圃(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省级芒果华坪种质资源圃(华坪县有机晚熟芒果研究中心)。目前已建成“三圃”,另外两个正在积极申报中。

2022年5月,宁蒗县被确定为云南省马铃薯区域良种繁育基地,为下一步争取国家区域良种繁育基地打下了基础。(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供图))
“2022年上半年,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保障用种以及粮食安全;摸清种质资源家底,为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动力;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提高良种推广量、覆盖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成立高原玉米研究中心,探索科企联合育新路’等工作。但也存在着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不完善、特色农作物创新育繁能力不强、本土农作物品种开发利用不足、种业发展专项经费欠缺、种业市场竞争能力薄弱等问题。”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田景梅的介绍客观实在。
田景梅说,7月29日至31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由春香教授和王小非副教授等人,应邀前往丽江市及宁蒗县农业农村局、丽江市及宁蒗县种子管理站、宁蒗2700恒泰农业基地等部门单位,帮助涉农机构、涉农企业化解10多个疑难问题,推动瓜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有2021年7月,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泽辉博士应邀指导云南杂交玉米的科研生产等事例,都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
作者:张育宾 芮体江
责编:罗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