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李海鸥教授

“人要心怀感恩,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才会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师长、培养自己的国家。”
——李海鸥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音乐与舞蹈专业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山东民歌传承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最美教师,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李海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2日17时26分在济南逝世,享年52岁。山东师范大学痛失一位年轻有为的学科带头人,一位敬业奉献的好院长,一位血润桃李的好老师!
天赋异禀勤磨砺,寒窗苦读尽登攀


1970年出生的李海鸥是名孤儿,被养父母收留在山东淄博的一个小山村。她的养父是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教师,养母是一位经历过抗战的文艺老兵,对她视如己出,疼爱有加,让她拥有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她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嗓音通透,能歌善舞,表现力强,是天生为舞台而生的人。为了支持她的音乐梦想,养父母省吃俭用,凑钱买了一台双卡座录音机及大量的音乐磁带,开启了她的音乐启蒙,她励志要好好学习,回报那些关心爱护她的人。


1989年,李海鸥考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山东省著名音乐教育家徐青茹教授,开启了大学生涯。1993年,她毕业留校任教,实现了当教师的梦想。刚工作的时候,养父母经常写信勉励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她一直以此为座右铭,终生恪守。1995年,李海鸥前往中国音乐学院,跟随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学习。1996年,山东师范大学获批了山东省第一个音乐学硕士授权点,李海鸥随即报考,成为山东省首位声乐硕士研究生。2012年,李海鸥考取山东大学博士生,师从我国著名文艺学教育家谭好哲教授。


孜孜以求育桃李,躬耕不辍守初心
李海鸥用勤奋拼搏换来了累累硕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编写著作、教材10余部。她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国民歌大会等央视节目。



作为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她难忘“青联人”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多次参加“心连心艺术团”的活动。她潜心教学,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学生荣获过百余项省内外专业大奖,很快引起全国音乐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提升了在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开始,李海鸥开启了教学管理双肩挑的工作模式。担任音乐学院副院长以来,她迎难而上,敢想敢干,打造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竞赛赋能的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早日实现国家倡导的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她始终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美育为本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实现大中小学音乐、舞蹈与美育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推动山东省美育与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发展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承办山东省首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山东省首届高校音乐专业院长(系主任)书记协作会,成立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连续8届蝉联山东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先后9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基本功展示活动并于2021年获团体一等奖,实现山东省在该项顶尖赛事中的重大突破。

这位真正的“铁娘子”为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科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她的带领下,音乐与舞蹈学不断爬坡过坎、晋位升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06年获批山东省首个舞蹈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山东省首批音乐与舞蹈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16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特色专业(群),2018年获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018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类,2019年音乐学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培育)学科(山东省唯一),2020年舞蹈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音乐表演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山东唯一)。

成绩的背后,是她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忘我牺牲,她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工作和培养学生上,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办公室的灯总是关得最晚,她的女儿是这样抱怨的:为什么想妈妈只能打电话?为什么妈妈总有忙不完的工作?对此,她内心充满了愧疚。


韶华不为巾帼留,天妒英才泪难收
2019年,忙碌的李海鸥刚刚完成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山东民歌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却不幸被确诊为直肠癌,这对她来说是个天大的打击,打击过后,她最担忧的竟然还是学院的教学和工作。当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入了申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一流专业、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等工作的攻坚阶段,为了不留遗憾,为了学院更上一个台阶,李海鸥竟然去跟她的主治大夫“谈判”,能不能不手术、能不能少住院?医生反复劝说无效,只能无奈同意。生病期间,她经历了49次化疗,71次放疗,她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忍受着身体的极限,甚至不顾医生警告,拖着病体北上南下,为学院奔走呼号,连主治医生都深感震撼和钦佩。治疗期间,她把医院当成了临时办公室,全力保障着学院的运转和发展,耐心指导着每项工作的进行,竭尽所能护师生周全。她珍惜每一分钟,甚至想榨取每一秒的价值,只为能完成更多的任务,能为学院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耀目成绩的代价是身体的过度透支。2022年10月,因劳累过度,李海鸥的病情急转直下,多处发生癌转移,生命濒危之际,她饱含泪水对家人们说“我对不起你们,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我没有好好听你们的话养病。在我确诊为癌症晚期的时候,我就知道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在我生命的最后,我想尽力为学校、为师生们做点什么,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好好弥补你们,你们不要怪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爱着教育这片沃土,我愿用我的生命为之耕耘。”2022年教师节,李海鸥荣获“齐鲁最美教师”称号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音乐学院,托起了音乐学院的一次次飞跃,呵护着音乐学院的每位师生,她用生命践行了一位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情怀与使命担当。在教书育人这一伟大事业的星空中,她说她只是千万园丁中的一颗小星,但她却用生命点燃自己,为莘莘学子照亮了学习之路,以平凡的身躯铸就了新一代最美教师的光辉形象。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秉承李海鸥教授的遗志,沿着李海鸥院长开创的道路,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着力建好建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国家一流专业,着力建好建强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构建大中小学音乐、舞蹈与美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音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而继续努力奋斗!
李海鸥教授千古!
李海鸥院长千古!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23年3月3日

江南烟雨《世界名家名人精品选集》
诗词、书画、文学、音乐、编辑总部
总 编:苏金忠 (天边紫云飞)
副总编:曹延安(迪安飞鲍)
主 编:张宾普
特邀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广征 车行 石祥 石顺义 任卫新 刘晓静 米建平 邬大为 瞿琮 黄胜泉 魏力兴
特邀音乐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连才 印青 任秀岭 吕其明 刘书先 孟庆云 沈尊光 陈涤非 铁源 范春华 周建国 施万春 晓其 颂今
常年法律顾问:苏金英 陈晓明 尹训生
歌曲编委:刘莎 胡蝶 梅皓钧 王新增 朱连良 歌奴 孙建平 汪天亮 邹登莲 韩之勤 钟思畅 娇子陌 刘义红 乡土娃 费娜 李玉娜 孙发喜 胡海勇 管霞 蒋越红 叶桂勇 魏帼 崔叶华黄萍 殷梅 心语
歌唱家顾问:刘克清 刘科 贺筠筠 周珩哲 孙倩 陈盼盼 邓华 胡帅 熊七梅
歌曲发行:高音敏子 刘海军
歌词主编:孙文继 董杰
文学总顾问:玛格丽特 韦清
特邀文学顾问: 姚常平
诗词责任主编:邹登莲 秋君
MV编辑:贾斌
美编:一笑倾城 回眸一笑
国礼书画家总顾问:吴向明 贾志华 金志坚
书画家顾问:贾志华 郑英瑞 王晶明 刘培志 孙续兵 朱伟明
书画编辑:张赟 苏伟 王晶明 张宾普
新诗编辑:韩之勤 陈佰银 管霞 孙丽丽 李占营 钟自珍 吕述明 踏花归来
古诗词顾问:张智深 张民辉
古诗词主编:穆艳红 李琳
古诗词编辑:杜先锋 钟思畅 孙继平 王怀荣
小说编辑:胡蝶 姜吉顺
散文编辑:钟思畅
特邀作家:齐欣 胡子杰
特邀诗人:张裕合 子兰
特邀书画家:贾志华 王晶明 郑英瑞 郝长水 刘培志 木子君
金牌主播:薛峰 海宁 雨滴 月上中秋 范玉和 曹钧 陈彦波 冷雨儿 潘玉国 刘天雪
纸刊秘书长:韩璐
纸刊组织部部长:邹登莲 刘义红 回眸一笑
《江南烟雨》《红星乐坛》《禅茶人生》《江山如画》《世界精品诗歌作家选集》《世界名家名人精品选集》《中国名家名人精品集萃》
全球好声音巡演团团长:孙倩 王莹 席国强
传统国粹曲艺团长:陆嗣伟淋
摄影家组织部部长:韩之勤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组织部长:海宁
社会公益团团长:邹登莲
民间艺人组织部部长:刘培龙 齐凤玲
国学文化部部长:杜先锋 陈佰银
新农村践行部部长:陈佰银
影视明星演员联络部部长:孙倩 孙太席
爱心文化公益传播大使:杨正 向华 孙太席
宣传部部长:陈佰银 叶桂勇 乡土娃 曹礼凤
宣传部副部长:韩之勤 孙发喜 苏小英 马国才
宣传干事:谢华 张殿珍 廖航 齐凤玲


都市头条•江南烟雨编辑部
微电:158504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