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公布获奖结果。又双叒是一年诺奖时间到,这也意味着几乎是每年一次的“谁将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竞猜再一次成了当下网络上热度最高的话题。
本期书评,我们采访了上海译文、译林、世纪文景、99读书人、浦睿、湖南文艺、浙江文艺共7家在文学出版领域深耕多年的出版机构,听编辑们分享/预测/推荐心目中202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值得关注的是,有两位编辑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约恩·福瑟。
那么,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特点?又是哪位作家可能摘得桂冠呢?我们拭目以待。
袁楠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
约恩·福瑟
Jon Fosse
约恩·福瑟,挪威当代著名作家,当代戏剧界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欧美剧坛作品被搬演次数最多的在世剧作家。这位获得北欧几乎所有重要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和美国全国图书奖短名单的文豪,被认为当今世界的“新易卜生”,作品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超过千场制作公演。译林出版社将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为读者带来“约恩·福瑟作品”,包含福瑟最偏爱的小说《晨与夜》,以及近年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七部曲”,译者为福瑟钦定。
杨沁
世纪文景文学部编辑
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José Eduardo Agualusa
我推荐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他是讲故事的高手,作品极具现代风格,往往能在十万字以内的篇幅,以精巧的结构和轻盈的风格呈现历史记忆、魔幻现实和文化错位,既关注非洲的命运,又具有超越身份界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阿瓜卢萨是首位获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的非洲作家,2016年更凭借《遗忘通论》入围布克国际奖决选名单并摘得次年的国际都柏林文学奖,是当代非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骆玉龙
99读书人出版编辑
约恩·福瑟
Jon Fosse
马蒂亚斯·埃纳尔
Mathias Enard
排名不分先后:约恩·福瑟(Jon Fosse),马蒂亚斯·埃纳尔(Mathias Enard)。
这个选择倒和赔率榜没关系,而是因为我刚编了《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一书,正好这周三晚上要在豆瓣做一场有关诺奖预测的活动(此处是广告),我和作为嘉宾之一的俞冰夏老师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英国独立出版社Fitzcarraldo Editions的新书书单和近些年的诺奖评选结果高度相关——而Fitzcarraldo Editions最近的书单在强烈地暗示两个名字:约恩·福瑟、马蒂亚斯·埃纳尔。后者大家可能相对陌生,我们前几年出过他的代表作、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罗盘》。
西子卡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去年我很期待获奖的是法国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他对现代社会的那种虚无与孤独情绪的捕捉,是独特而熠熠生辉的。最后,的确颁给了法国作家,只不过是另一位。今年不能说是预测,从我私心来讲,我希望能给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如果说文学造诣是一个评价标准的话,那么一个作家持久旺盛的创作力,在如今更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并且,不管是小说、诗歌、随笔还是剧本,很少有作家能拥有如此惊人的笔力,每个类别都创作出高水准的作品。她用自己的写作打破既定的界限,也检视社会架构的每一个层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阿特伍德绝对称得上一位当代的伟大作家。
沈逸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
伊斯梅尔·卡达莱
Ismail Kadare
近几年诺奖的赔率榜前列始终可见卡达莱的名字。这位阿尔巴尼亚殿堂级作家出生于1936年, 1954年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随后转向小说创作,其代表作包括《金字塔》《雨鼓》《H档案》等。二战之后,卡达莱进入地拉那大学攻读历史与哲学,并熟练掌握了俄语和德语,自此成长为能用三国语言创作的“世界艺术家”。
如今,卡达莱的作品已在四十余个国家出版,他所斩获的知名国际文学奖项不计其数,其中包括2005年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19年朴景利文学奖以及2020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素有“诺奖摇篮”之称,不知道今年卡达莱能否斩获大奖呢?
陈小真
湖南文艺出版社 编辑
残雪
我的预测是残雪。残雪这几年在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她的文学品质也有拿诺奖的实力,她的作品对于人内心深处的挖掘非常到位,同时具有一种哲学的高度,每一部作品都值得我们反复深入地阅读。而且她的写作角度非常独特,与传统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不一样,需要很深的哲学积淀。残雪的作品得到了西方国家比较广泛的认可,这个认可我觉得是有一定基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对于我们人类的思考也是比较深刻的。我们知道残雪的作品很难读,读她的作品,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才能够进入,所以说她能够给我们读者带来一种思考,对我们人类的思考,这就是她区别于其他作家比较独特的地方。当真正地读进去了,你会有一个别有洞天的感觉。
普照
浦睿文化编辑
安东尼奥·穆尼奥斯·莫利纳
Antonio Muñoz Molina
把“预测诺奖”看作游戏,从纯粹个人的偏好而言,更倾向于赔率榜名单上的“冷门”作家,或根本不在博彩关注范围内的国际非知名作家。不然资本圈定或俗成所见,真的很没有新意思。文学当然事关创造力,文学奖有点新意思至少也该是题中之义。今年这一回,我就猜是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穆尼奥斯·莫利纳。或许其实也非猜测,更多是发愿,或笃信地宣称,莫利纳作为作家,已达到了诺奖桂冠的水准。莫利纳在西班牙国内是代表性作家,也是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曾获阿斯图里亚斯亲王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西班牙国家文学奖(2次)、西班牙国家评论奖、费米娜外国小说奖、美第奇外国小说奖等国际级文学大奖,只是对于中文世界的读者,还比较陌生。如此既“冷门”,又不在名单上,很符合我所以为的评奖条件啦。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未经《晶报·深港书评》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记者 | 罗婉
编辑 | 伍岭
(又
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 ,女,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她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的妹妹。
她在2019年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第三位。 2020年再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名。
残雪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出版后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她的部分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残雪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简介:
《苍老的浮云》是作家残雪的作品。该作品写夫妻、邻居、父子母女、情夫情妇、同事朋友等之间的日常关系,人们陷入相互嫉恨的戒备之网。无论母女、父子之间还是妻子丈夫之间、无论是岳父和女婿还是同事和朋友以及远亲近邻,统统充满了冷漠与仇恨、厌恶与坑害。人在与他人相处的环境面前束手无策,显示出对人性近乎残酷和阴鸷的透视力。作者不仅展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生存环境的险恶,更展示了现代人所具有的那种悲剧性却又无悲壮感的哲学化主题:“他人即地狱”。
简介:
本书以夫和妻、情人和情人之间那种复杂、曲折甚至诡谲的关系为主线,将每个主角内心深层的、黑暗的、近似于兽的欲望用一种从天堂获取的光强行照亮,让沸腾的野性和高级的文明在冥冥之中相互撞击和杀戮,并最终合为一体,从而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又一幅既充满了层层暗示,又透着纯美与辉煌的画面。对于读者来说,走进主角们的世界就是潜入自身情欲的深处,在那里,异质的风景对人形成永恒的诱惑,召唤着人脱离尘埃滚滚的世俗世界,在经历一次浓缩的爱情的洗礼。
书中将艺术和爱情等同起来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最高理想。
3
简介:
小说描写了在五香街发生的一次“莫须有的奸情”,写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士在一条街上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
获得美国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入围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短名单。
残雪的作品在海外被翻译很多次,值得好好细读。
残雪获得三个国际大奖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相较于残雪之前的小说,可读性更强,故事性更强,能让更多读者接受。
残雪的语言精练,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任何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都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残雪具有世界性超强的影响力,本系列力图运用较好的装帧设计的呈现效果让这种影响力更进一步。
4
简介:
《少年鼓手》是作家残雪最新的小说集,收入14个短篇作品。将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进行夸张与变形,营造出一个超越存在的精神世界。
残雪的写作具有自由的创造性,她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姿态来挣脱那些束缚传统文学的力量。其极具个性的写作、对文学的乌托邦式理解,令人耳目一新。
5
国际布克奖组委会在英国公布入围2021年的名单,共有11种语言和12个国家/地区的作品入围。中国作家残雪的短篇小说集《我住在贫民窟》入围这一名单。
图文 | 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
编辑 | 孟源
审核 | 徐淼
发布 | 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