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 副主任 崔作铭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认真学思践悟,积极以知促行,遵循领袖嘱托,直抓问题整改,增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学到“三种方法”
主题教育中,我们通过学思践悟,学到了查找问题的“三种方法”:一是对照国家领导人考察运城盐湖作出的重要指示找问题,认真研究查找恢复盐湖生态功能上的“弱项”和“短板”; 二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强保护盐湖生态的目标任务找问题,认真梳理查摆盐湖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与根源;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找问题,组织盐保干部职工围绕盐湖周边村庄查水患、摸本底、寻路径、强治理。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主题教育学到了深处、干到了实处。
解决“三大难题”
认真落实市委主题教育部署,结合推进盐湖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市盐保中心“牵头抓总”作用,主要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解决了巡护力量薄弱难题。过去我中心巡护队仅有10人,难以承受盐湖保护巡护重任。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联合巡护新机制,统筹市、区两级职能单位巡逻队伍,总人数达40多人。9月份以来,在市盐保中心常态化巡护的基础上,开展联合巡护20多次,同时又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联合巡护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于11月30日实施,加大了依法巡护和保护盐湖的力度。二是解决了治理效能低下难题。过去,市盐保中心身单力薄、“小马拉大车”、整体效能低下,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运城盐湖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细化了30多个单位部门的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同力共治的新格局。自9月份以来,各职能部门同向发力,强管共治。市城市管理局摸排盐湖周边建筑垃圾98处,相关部门按照“地块销号”清理要求,累计清理建筑生活垃圾18万方,11月底全部完成清理任务;市水投公司累计清理湖内垃圾14.5万方、淤泥44万方;市盐保中心清理盐湖跨湖大道两侧及22号堤埝附近水面800余亩,水藻面积700余亩。三是解决了科学研究滞后难题。9月份以来,先后召开了运城盐湖生态保护科学技术交流座谈会、研讨会4次,山西省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已发布十大研究选题。10月18日,山西省社科联等相关单位联合成立了盐湖保护利用学术研究交流基地。主题教育提升了我们解决难题的能力和水平,为科研治湖开辟了新途径、增添了新动能。
彰显“三个作为”
我们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增强担当作为的使命感,在推进盐湖保护利用上彰显了“三个作为”:一是彰显了堵截客(污)水作为。9月中旬,中心巡护队观测到盐湖水位持续上涨,将会对盐湖生态造成极大的危害。经实地摸排,我们立即对北门摊、碧桂园等4处客(污)水排放口予以封堵。11月21日起,联合市公安局城南分局、市水投公司等部门,抽调30多人,连续7天,排查人员步行盐湖周边58公里,进滩、入沟、上山,共排查排水口48处,现已封堵36处,全部封堵工作正在推进中,这是过去多少年来没有的。二是彰显生态修复作为。主题教育中,市水投公司赶工期、提质效,今年累计完成鸭子池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投资6000万元、完成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投资8000万元,从根本上恢复了盐湖原有的生态系统和历史风貌,提升了运城盐湖的“含绿量”和“含金量”。重点抓22号堤埝生态环境改造提升,22号堤埝是国家领导人考察盐湖的现场,从9月15日开始,总投资2700万元,修建21号黄色脱色沥青路、栽种生态防护林2万平方米,经90多名工人昼夜奋战,11月底全部竣工。三是彰显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传承作为。位于盐湖东部鸭子池建设的河东成语典故园,总投资3000万元,9月15日开工,目前全部竣工。位于河东盐池文化博览园的 “宋韵·南风歌”大型沉浸式游园演出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8月28日开工,9月29日建成开放演出。“中秋”“十一”期间,吸引游客10.2万余人次,带动景区旅游收入增长300%以上。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