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城市公共区域窨井盖的监管和维护,完善窨井盖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窨井设施安全运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有序运行,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城市道路窨井盖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郑州市城市公共区域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的补充通知》等文件,新密市在2021年至2023年全面开展了城市公共区域窨井盖专项整治提升工作,保障民生,守护百姓“脚下安全”。
普查建档,分类确权,夯实治理基础
近年来,新密市先后完成了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窨井盖普查建档工作。普查新密市城市道路28条,普查建档各类窨井盖18385座,原井盖升降维修2576座,更换维修8926座,完好井盖6883座;非公共区域窨井盖普查建档10470座,其中体育馆、风景区783座;学校899座、游园57座、住宅小区8280座、客运场站38座、卫健委下属管理单位413座;完成了18个乡(镇)办事处三级部门的窨井盖普查系统平台搭建工作,在系统中录入非公共区域井盖电子档案20764座,其中病害井盖620座。通过前期普查,全面了解全市各类井盖的数量及病害情况,为后续窨井盖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及依据,梳理了工作思路,夯实了治理基础。
开展培训,现场指导,提升窨井盖治理品质
为保障窨井盖治理品质,保证施工质量,规范井盖治理现场秩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该市先后多次邀请上级部门召开窨井盖治理提升培训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路锥、护栏的摆放到井盖起落的高度及物料配比,从施工人员的着装到现场治理的收尾清扫,全面进行了严格规范。为确保培训质量,又多次组织产权单位施工作业人员深入到治理一线,现场观摩大砖切割法的具体使用及井盖治理流程的现场应用,向各产权单位发放了《郑州市城市道路窨井盖治理提升技术导则》作为参考,确保培训质量达标。
统筹安排,分批治理,保障三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21年4月新密市下发了《关于印发新密市城市公共区域窨井盖专项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城市公共区域窨井盖监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文件明确了窨井盖按照“谁所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确权管理;通过制定窨井盖月度治理计划,数字化排查统计,对各单位病害井盖问题下发督办通知书,督促各单位按照该明细及时进行更换维修工作;将窨井盖治理提升工作列入市政府重大专项工作月度综合督查评比,纳入全市综合考评范围,通过市政府专项督查和市考评办绩效考评,发挥督导考核“助推器”作用。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窨井盖治理被列为省、郑州市民生实事,新密市的目标任务分别是1000座、2500座、1147座,实际完成数量分别是2067座、4189座、2955座,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民生实事工作任务,三年来累计治理提升窨井盖9211座。2022年完成了河南省住建厅窨井盖普查管理系统中录入的非公共区域620座病害井盖。
不断探索,加装智能设备,为城市管理拓新路
在三年的窨井盖专项整治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新密市城市道路布局情况及管理痛点难点,通过探索创新,2023年新密市城管局利用窨井盖奖补资金在城区低洼易涝区域安装了261套智慧井盖,7套数字监控设备,主要针对井盖移位、井盖异常开启、水位突升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特别是针对新密北高南低地势情况,在暴雨天气水位急速上升时智慧井盖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物联网平台快速传递报警信息,对暴露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监控设备的安装,更是让恶劣天气下的实时环境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查看,从现场视频中提前掌握灾害程度,及时对防范和救援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提高了工作效力,从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回头看,查缺补漏,巩固各路段治理成果
井盖办通过开展回头看工作,组织各产权单位对治理路段井盖进行再排查工作,共发现问题108处,治理108处。及时的查缺补漏让城市道路走着跑着更舒心了,管理也更规范,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保障了道路品质的同时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了有效防范。
井盖虽小,但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密市城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团结各产权单位,通力协作、上下联动、互相配合,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三年来,新密市人民政府获得了省、郑州市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突出表彰,新密市城管局荣获窨井盖专项整治先进单位的称号。近年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搭建,智慧井盖的应用,竭力破解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困点难点,持续深入挖掘依托数字化平台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构建快速、高效的信息基础建设,实现数据与业务的相互协同,为城市管理添新貌,为社会发展荐新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