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
2023年度工作总结
黄陂诗联报道组供稿
2023年已离我们而去,回首这一年,学会在区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本地诗词文化的推动与创新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信念。在宣传区政府当前中心工作的同时,利用纸刊和微刊为载体,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广泛宣传本地新人、新事、新面貌,宣传本地厚重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摆花架子,不走形式,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会员的期盼,使学会两刊宣传充满正能量。基本完成2023年年度计划,营造了本地区诗词文化氛围,保持和扩大了黄陂诗联几十年来在诗词文化界形成的影响和形象。
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2023年工作
总结会议
(一)按时间按要求完成管理
部门的年审年检工作,完成文
联布置的创作活动及协办任务
1、学会一如既往,严格服从相关部门的管理和辅导,按时完成一年一度的年审年检工作,年审年检审核合格。
2、组织会员及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贯彻上级部门下发的《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 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精神,严格对照“六不得一提高”的要求管理学会,不与非法社会组织勾连或为其活动提供便利;不参与成立或加入非法社会组织;不接收非法社会组织作为分支或下属机构;不为非法社会组织提供账户等便利;不为非法社会组织进行虚假宣传。不为非法社会组织“站台”或“代言”;提高政治站位,不与非法社会组织关联。
3、自接受孵化基地组织的培训以来,积极参加基地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培训学习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10月13日,学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孵化基地组织的“出壳”验收。
4、学会积极参加区文联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按时完成布置的创作活动及协办任务:
7月22日,组织学会创作骨干会员完成了“荷花节”摄影配画诗词作品54首。
11月4日,组织学会创作骨干会员,完成了“木兰湖之夜”的诗词创作及朗诵活动。
(二)全年共五次组织部分
会员和编辑人员到景区、街
道、寺庙等开展采风活动。
让会员亲近自然,捕捉创作
灵感,写出优秀作品。
4月28日,学会组织《黄陂诗联》两刊编委会成员和部分会员,到云雾山举办采风活动。诗人们触景生情,兴趣盎然,诗兴大发,作品应景而生且妙语连珠。通过聚会,认识了朋友,增进了友谊,交流了学习体会。通过朗诵、演唱、二胡演奏等活动,展现了各自的特长,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无比热爱。
5月28日,学会与理论沙龙小组,部分会员和沙龙小组部分成员到风景秀丽的马跡山采风。这是三年疫情过后开展的第一次联合采风活动。
大家认为,沙龙小组成立的宗旨,是开展诗词理论研究,提高沙龙成员的创作水平,适时开展采风活动,培养诗词理论研究人才,出版诗词理论专辑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要始终把握这个方向,坚定信念、坚守宗旨,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向诗的远方迈进。
6月10日,学会与区民俗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到祁家湾街双孙湾村等开展采风活动。
在双孙湾参观了民俗文化室,参观了方斗湾的芳馨居和王棚村村史馆。参观了祁家湾工业园和正在兴建的中企重科集团等厂区。参观了武汉市精华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的RV机器人。观看了双孙湾的民俗节目表演。这次参观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祁湾街道的建设发展和双孙湾民俗文化的厚重。区、街等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对参加活动的会员布置了创作任务。
6月24日,学会组织采风团到白龙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
经了解,白龙寺几经变故,发展成今天这么大的规模,是孝文法师及僧众们的努力,还有地方政府的关怀。白龙寺在孝文法师的倡导下,推行留古创新的建设理念,把寺院注入了新时代文化的特色和园林景观的艺术,使千年古刹,重塑新生。寺院重建以来的一系列举措,令诗人们诗潮澎湃。通过这次采风,激发了会员的创作热情,增进了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交流。在微刊发表采风作品14期。
区老年书画研究会部分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部分书画爱好者向寺院赠送了字画作品。
11月8日,学会组织了一次以“激发创作灵感 诗咏李集风貌”为主题的采风活动。参观李集工业园的武汉湖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老年大学的教学设施、六家砦的草莓等水果大棚、刘家砦的合作供销社的展厅。
第一次深入挖掘黄陂李集街的文化内涵,欣赏李集街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及美丽乡村。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为歌颂李集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成果,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活动结束后,诗人们迫不及待地用最优美的诗歌,赞颂李集之乡的魅力和村民们勤劳致富的双手和美丽的乡村建设。
(三)组织会员开展廉政诗
词文化,红色诗词文化进社
区、进乡村、进校园等一系
列讲座活动共七次。
4月13日,学会与区老年大学诗词班,到前川街定远社区举办了一场“诗词进社区”活动。这是疫情结束后与诗词班开展的第一次活动,会员们享受春天带来的快乐,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美妙和博大精深。用诗歌朗诵、演唱、演讲的形式,表达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的体会。是2023年诗词文化走进平凡百姓家,走向田头地角,打通乡村社区文化建设迈开的第一步。
5月19日,学会“诗词进校园”活动,走进革命老区木兰乡塔耳小学。这次活动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普遍欢迎。通过潘安兴老师的讲座,使同学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兴趣,加深了对中华诗词文化的理解。
活动最具精彩的部分是潘安兴老师的讲座,他用通俗的语言,有力的手势,调动了师生极大的兴趣。潘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无邪在诗心与童心世界中》。他结合小学生课本中正在学习的中华诗词部分进行讲述。
这次活动学会给塔耳小学赠送了《黄陂诗联》各期诗刊。
6月19日,学会与区老年大学诗词班、诗词理论研究沙龙小组,三方联袂到前川街双凤社区开展“诗词进社区”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会员们对双凤社区的村容村貌,环境建设成果,人文历史,红色革命故事,风俗民情,社区所获得的各项荣誉,先进典型事迹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诗人们用优美的诗歌,弘扬老百姓身边的真善美。吟咏农耕文化、美丽生态、田园风光、家风美德。通过诗歌朗诵、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诗词传播,培养居民的兴趣爱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提高居民的文学素养,展示居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区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部分书画爱好者向双凤社区赠送了书画作品。
8月24日,学会在前川街道康乐社区举办廉政诗词文化进社区活动。让党员群众在诗词的韵律中,感悟廉政的深刻内涵。潘安兴老师,以黄陂历代官员廉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题,从抱守清贫的境界,关心黎民疾苦的品德,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方面,生动讲述了他们清廉自守的感人故事。呼吁大家共同营造廉洁文化的浓厚氛围,讲述好黄陂清廉故事。
康乐社区党小组长黄腊珍感慨地说:希望社区以后多开展这些活动。
9月7日,学会应邀到前川街沙港社区,成功举办了一次廉政诗词文化进社区活动。
此次廉政诗词文化活动,为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弘扬了“诚信、廉洁、公正”的价值观。同时,活动还促进了学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和文化振兴,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10月8日,学会一行走进前川三中,为学校师生举办了一场红色诗词文化进社区讲座。潘安兴老师以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诗魂为题,从永不熄灭的信仰明灯,救民于水火的热血心肠和圣洁的心灵世界等方面,追溯前辈革命精神,讲述了处于革命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解放民族独立英勇斗争的故事。
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红色诗词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对诗词文化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全面发展。对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次活动,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新的活力和内容。
10月22日,学会与诗词沙龙组织的诗词文化进乡村活动走进前川解放村。通过这次活动,每个人收获满满。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其次,可以达到一个最终目的,那就是共同提高和共同进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第一,需要学习和掌握诗词理论研究和诗联创作的基本知识,如对仗和平仄的规则。第二,需要广泛阅读和欣赏经典的诗词理论鉴赏文章和优秀诗联作品,深入理解其意境和美感。第三,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创作,通过反复的磨炼,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创作水平。
(四)2023年,学会完成了
《黄陂诗联作品集》的编印
工作。
《黄陂诗联作品集》从初期策划到编委会班子成立,一直处在三年防疫时期,好在作者、编者热情依旧,初衷不改,直到2023年作品几经修改,于2月24日才完成编印及发行工作。
本书作品不论建国前期的三十年,还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不同的使命展示着波澜壮阔的各自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不管是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兴修水利、农业学大寨,还是最后一轮的农村联产承包、企业改制、税费改革、新型合作医疗等题材,不同年龄段的作者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并从这些作品中可窥到一个时代的缩影。
此次策划编印的《黄陂诗联作品集》就是一个标志性界碑,也是检阅诗词创作队伍实力的盛会。
(五)按时完成《黄陂诗联》
一年四期会刊编务工作。
2023年一年四期的《黄陂诗联》季刊,不但按时完成了编印和发行工作,而且在版面的设计,栏目的编排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受到了会员的好评。按编辑同仁的意见,在彩页上增加学会活动的图片和学会会员书法爱好者的作品。一如既往为一些街道创作了专辑,歌颂了各街道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新变化。
2023年第1-2期,用8个P彩页向外界义务宣传黄陂优秀书画家李清的作品。
2023年第3期纸刊,为区交通局创作专辑《交通新歌》。2007年,黄陂区交通运输局,为了记录和展示我区在交通建设方面所起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交通人的精神面貌等,与黄陂区诗联学会第一次携手合作,以诗词歌赋的文艺形式,编辑出版了《交通之歌》一书,记录了黄陂的交通发展史,扩大了社会影响,丰富了黄陂文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领导的好评。从《交通之歌》的付印到目前为止又过了16年,双方再次携手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2008年以来,我区交通人在交通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23年第3期纸刊,为祁家湾街双孙湾创作专辑《双孙湾采风专辑》。
(六)与时俱进,坚持品牌
意识,利用网络平台办好微
刊、学会网站、电子杂志
《黄陂诗联》微刊、学会网站、电子杂志,也是学会展示会员风采的主要阵地,是展示黄陂文化的窗口。具有快捷、便利、宣传范围广阔的特点。为了与时俱进,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编辑部一直在挑选和吸纳年富力强,综合素质好的诗友加入编辑团队,保证微刊、学会网站、电子杂志的正常发布。并总结了2022年相关编辑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对2023年的编辑工作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追求数量。
一年来,《黄陂诗词楹联学会网站》《都市头条》《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美篇》等10多个网络平台,共发布微刊306期。数量虽比去年少,但质量比去年整体有所提高。
另外,《黄陂诗联》电子版杂志,一直在坚持出版,不但更新,受到广大诗友的普遍欢迎。电子版杂志的推行,基本上弥补和解决了纸刊供不应求,满足了全国广大读者的需求量,也减少了办刊的成本。
(七)2024年,黄陂诗词
楹联学会要完成的相关工
作和计划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23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2024年度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的核心。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优秀诗篇。
2、继续办好《黄陂诗联》纸刊、微刊、学会网站,电子版杂志。坚持落实栏目编辑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争取少出错不出错。严格把好编校“三关”:即诗刊的选稿、审稿、校对。明确主编、主审、副主编、编辑的职责,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把差错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保证质量,进一步保持和提高《黄陂诗联》在广大读者中的分量和影响。
3、继续加强诗词楹联的理论学术研究,让部分会员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同外地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利用沙龙形式的特点,让会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继续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采风活动,使会员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积累素材,发挥灵感,深挖本地的文化内涵,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继续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诗词进校园”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人文进步的体现,是文明的希望,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精粹存亡的大事,是中华诗词文化的开拓和延续,是提高民族审美品格和生存智慧的根本举措。我们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是要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我们要让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独特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6、要举办诗联作品竞赛活动、要开展不同形式的诗联学习交流讲座、要培养诗词朗诵人才,开展诗联朗诵活动、主办用电脑检测诗联作品的培训班等。
我们学会在新的一年要以大胸怀,大智慧迎接新的挑战。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如何把《黄陂诗联》这一亩三分地种好,让她开出耀眼之花,结出丰硕之果,还得勤耕耘,多奉献,百倍努力,全心付出!使黄陂诗词楹联学会,成为区文联文艺宣传战线的主力军,正规军和常备军。
图片摄影:
李霖 陈昌福 周梦龙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