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正来 近日,山西省临猗县东张镇夹马口村一位叫常纪康的优秀农民企业家痛苦至极!他多次收到当地金融丶律师和司法部门的诉讼通知(如图),熬煎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象热鍋上的蚂蚁一样。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一一黄河在历史上曾被亿万老百姓称为是一条“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水系。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中下游地区曾经受害数千年:河南丶山东丶安徽丶苏北是历史上受黄河危害最严重的省份。解放前,中原大地因遭受黄河水害丶许多成年人用扁担一头挑着幼年子女,一头挑着铺盖和饭碗逃荒要饭。这些可怜的河南人被称为“河南担”;古城开封曾被黄河多次淹没丶数次重建。解放后,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亲自领导亿万干部和人民群众治理黄河水害,成绩斐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家为治理黄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丶物力和财力。在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运城市临猗县夹马口农民企业家常纪康,就是这样一位末得到政府承认和大力支持丶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临猗县夹马口村位于黄河小北干流东岸的崖畔上,沟壑纵横,耕作不便,土地收入微薄。村里绝大多数中青年农民为了讨生活,纷纷外出进城打工。于是,黄河崖畔的沟坡地均被撂荒。看到这种情况,该村农民企业家常纪康十分着急,于是他和爱人赵彩虹便把改革开放后全家进行苗木生产赚来的400多万元全部拿出来,又从银行与私人那里借贷了200多万元,把本村农民撂荒的200多亩沟坡地转包过来,购买机械种籽苗木,雇用劳动力,平整土地,改造土壤,植树造林,栽植花木,进行黄河小流域治理,使这200多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地,变成一片绿油油的林海和鲜花盛开的紫藤园(如图)。十多年来,为治理黄河水土流失,绿化黄河小北干流的沟坡地,常纪康做出了突出貢献。笔者在中央媒体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象常纪康这样为绿化祖国丶进行黄河小流域治理丶减少黄河水土流失,自觉地投入大量人力丶物力丶财力的农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十分难能可贵,如果在外地,早已被当地评为“劳动模范”丶“植树造林英雄”!笔者曾经报道的陕北榆林农民丶“治沙女杰”丶全国劳模牛玉琴,“治沙英雄”丶“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石光银等等,就是这样的英模人物,而常纪康虽然为治理黄河水土流失做出了突出貢献,但在运城市和临猗县,却得不到党政部门和党政官员的重视,得不到相应的表彰丶奖励和支持。十多年来,究竞是常纪康在这方面貢献不突出?还是当地党政部门和有关领导干部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丶尸位素餐丶有眼无珠?笔者百思不解!
更让笔者同情的是:由于植树造林周期长,虽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大,但个人收益微薄丶甚至没有收入。如今,常纪康因无钱按时归还银行贷款和利息,已被有关银行起诉到当地人民法院。面临必败的官司和诉讼,因植树造林穷困潦倒丶无钱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常纪康怎能不熬煎?!怎能吃得下饭丶睡得着觉?!
据笔者几十年在中央新闻单位工作的经历所知:国家每年在林业丶大江大河治理丶黄河小域治理等生态方面的投资数以千亿计丶万亿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有国家这些拨款。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为什么就不能拿出一些钱来,支持常纪康这样负债累累的植树造林丶自觉进行黄河小流域治理的农民呢?国家的各种专项拨款都用到哪里去了?其中有没有贪污和挪用?令人怀疑。
常纪康告诉笔者:林木是需要人认真管护的,否则就会大面积死亡丶前功尽弃。现在他栽植的许多林木病虫害严重(如图),需要购买农药,面临诉讼和官司,他既无钱又无精力治理病虫害。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老天啊,运城市和临猗县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养活的党政官员们,你们是否可以动动恻隐之心,认真找夹马口村的常纪康调查研究一下,从水深火热中拉常纪康一把丶帮帮这个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貢献的善良农民企业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简介:

[崔正来简介]崔正来 晋南安昌村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央台高级记者。1965年春参军入伍,先后任兰空指挥所标记连标图员、文书等职,1971年春转业到《西安日报》社任记者。1972年春就读于西北大学,任中文系甲班党支部书记,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又回到《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笔耕;1981年春被选调到中央台,先后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陕西记者站副站长丶站长,累计发表作品上千万字,有一百多篇作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曾被评为中央台、广电部丶中直机关先进工作者。长篇小说《黄河滩》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上中下三卷本,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小说《还血记》(又名《久病成医》)2022年5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丶面向海内外发行。
都市头条编辑:都市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