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同志的最新动态
01
秦刚的职务,已被全部免去
7月18日下午,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披露:
全会决定,接受秦刚同志辞职申请,免去秦刚同志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
一句话透露三个信息:
一是秦刚仍被称为同志,二是秦刚系主动辞职,三是截至目前秦刚的所有职务已被全部免去。
02
秦刚的从政之路
秦刚一参加工作是在外交部北京外交服务局做秘书工作,这是外交部专门服务外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一个部门,随后进入外交部西欧司工作,1995年开始在英国大使馆工作,任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这里需要介绍的是我国外交人员的等级。
外交职务分为:特命全权大使、代表、副代表、公使、公使衔参赞、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随员。
领事职务分为:总领事、副总领事、领事、副领事、领事随员。
1999年回国担任西欧司二秘,副处长,处长,2002-2005年驻英国大使馆参赞,2005年回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2010年代到2011年短暂又回到英国大使馆担任大使馆公使。2011年回国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这是他第二次担任新闻发言人,直到2014年转任礼宾司司长,礼宾司主要负责接待国外领导人来访的。到2017年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2018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长。2021年到2022年驻美国大使馆大使,2022年升任外交部部长,2023年当选为国务委员。
秦刚在2005年到2010年,2011年到2014年再度担任外交部发言人,这十年也是电视媒体的高光时刻外交部发言人走进大众视野就是从秦刚部长开始的。
2023年1月2日,秦刚发推文向美国各界人士道别。在任驻美大使的500多天里,面对中美关系中出现的诸多严峻挑战以及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肩负“破局”重任的秦刚,扮演了中美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角色:访问美国22个州,既注重与政府、国会、智库、媒体的接触,准确、及时地阐释中国的内外政策与立场。同时,他也心系推动民间人文交流,足迹遍布企业、车间、码头、农田、学校与球场。
在2023年两会上秦刚表示“美方所谓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不冲突”,实际上就是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这办不到!”引发网友热议。
秦刚,男,汉族,1966年3月生,河北怀来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88-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中文秘书
1992-1995 外交部西欧司随员、三秘
1995-1999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三秘、二秘
1999-2002 外交部西欧司二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参赞
2005-2010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0-2011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公使
2011-201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4-2017 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2017-2018 外交部部长助理、礼宾司司长
2018-2021 外交部副部长
2021-2022 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22-2023 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2023-2023 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外交部部长
2023.07 免去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 专任国务委员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免去秦刚的国务委员职务
2024年2月27日,辞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接受秦刚同志辞职申请,免去秦刚同志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
回忆当初,秦刚曾是最年轻的外交部副部长,也曾先后担任过两次外交部发言人,前后长达8年之久。
他也被认为是一名形象风度俱佳的外交官,有与国际媒体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中外舆论对他也十分熟悉。
在任职外交部发言人期间,他的答问风格很有个性,常有新闻媒体用“刚猛而不失睿智”来评价。
2021年,他重回美国担任大使,美国媒体甚至惊呼“战狼回来了”。
而秦刚则回应:
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
言犹在耳,当前依旧是豺狼挡道,饿狼来袭,但很多事情却已成往事。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壮志!
但无论是谁,只有不忘初心,方才能得始终。
《秦刚的经历》
来源:外交部、南方都市报 · 2022-12-31 14:32:48
据外交部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12月30日的决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秦刚为外交部部长。
官方简历显示,秦刚出生于1966年3月,天津市人,大学毕业。从1992年至今,已经在外交部工作了30年。秦刚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201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2021年7月任中国驻美国大使。
履新当晚,秦刚首次以外交部部长身份在外交部网站致辞。致辞中强调,中国外交将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此番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后,现年56岁的秦刚成为我国第12任外交部部长。
来源:外交部网站
二度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曾是外交部最年轻副部长
秦刚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1988年,秦刚任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中文秘书。199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在西欧司、驻英国大使馆交替任职,曾任西欧司副处长、处长,驻英国大使馆参赞等。
2005年,秦刚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任外交部发言人。2010年,秦刚出任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公使,这也是他第三次赴英。一年之后,秦刚回归外交部新闻司,接替马朝旭任司长,并二度出任外交部发言人。2014年,秦刚转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3年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继续兼任礼宾司司长。
2018年秦刚升任外交部副部长,分管“拉美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也是当时外交部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副部长。
多年负责分管礼宾工作,也让他对这一工作有深刻的感受。秦刚本人也曾在2017年出版的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谈及称,礼宾是政治的体现,也是国与国关系的晴雨表。
曾就“战狼外交”作出回应
南都记者观察到,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8年里,秦刚发言以“刚猛”、“直接”著称,留下不少金句。人民网2010年援引国际关系学院校友办公室在一篇文章中的评价报道称,“秦刚的发言强硬且直接,不像过去的(发言)答非所问或遮遮掩掩,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我党和政府开始变得充满自信,不必去顾及外国政府和组织的非议,敢于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2014年3月,有日本媒体批评中国军费开支上涨。对此,秦刚回应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只端着红缨枪的童子军。国外有些人总是希望中国是长不大的童子军。如果是那样的话,谁来维护国家安全?!怎么维护世界和平?!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就安宁了?地区就稳定了?天下就太平了?即使是童子军,他的个头也是一年比一年长,他的脚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你不能让他总是穿着以前的小衣服、小鞋吧?
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后,秦刚也多次就外交事宜公开表态。在2021年2月9日晚外交部吹风会上,秦刚就外媒提出的“战狼外交”作出了直接且有力的回应。他强调,有人说中国搞“战狼外交”,如果我们看一看当前有的国家和有的人对中国进行的毫无根据、毫无底线的抹黑诋毁,他们恐怕都不能用“战狼”来形容,那简直就是“恶狼”。
“同世界任何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外交的首要职责是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面对针对中国的各种疯狂攻击,中国外交官当然要站出来说不,这和一味示强完全是两码事。有人无故无理骂人,还不让别人还嘴,岂有此理?!”秦刚称。
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接任驻美大使,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7月28日,作为第十一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接替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赴美任职。
据环球时报报道,赴美首日,秦刚落地美国后在推特上用英文发表了一则推文“抵达美国。未来可期”,并配以抵达机场时的照片。
同日,秦刚在中国驻美使馆网站“大使欢迎辞”中写道:“中国驻美国使馆坚持致力于同美国各界加强沟通、交流、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这是他任职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重点。
在秦刚任驻美大使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多次会见美国政商届、文化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美中总商会芝加哥分会2021年会暨全球制造业峰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成员欢迎活动等活动。
2021年,恰逢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在素有“友谊之州”之称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秦刚出席相关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讲。演讲中,他回顾了50年来中美两国交往的风雨历程。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他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这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共同的殷切期待。”
秦刚再次以乒乓比赛为喻,呼吁面对暂时竞争的中美双方遵守公认规则,开展公平、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尊重、欣赏,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接任外交部部长前夕,12月26日,秦刚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世界观》的署名文章,重点提到了台海、南海、中印边境和俄乌冲突等热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想什么,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方向,也影响着世界的未来”、“台海局势紧张,不是中方打破现状,而是‘台独’势力不断挑战‘一个中国’现状”......他在文章中写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观,意味着选择走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意味着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
秦刚表示,再过100年,中美仍然会是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的两个大国。但双方同处同一个世界,需要也完全有可能通过相互倾听,拉近对当今世界的根本看法,探索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中国人民期待美国人民作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