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兴铎(1927—2019),滕州市东郭镇中明村人。7岁入私塾启蒙,后转入新式学堂就读。辍学后,于龙阳镇堂姐夫李殿财经营的枣庄中兴煤矿饭店当学徒期间,凭借特殊身份多次为铁道游击队秘密传递情报,深得游击队信任。返乡后担任儿童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积极组织支前工作,抗美援朝时期踊跃为志愿军捐献物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商世家张道远指导下创办“裕康”私营杂货店。1952年店铺选址府前路与新兴路交叉口,主营糖果糕点生意。1956年1月响应公私合营政策,该店并入滕县综合食品加工厂。
1978年改革开放后,张兴铎在家乡东郭镇中明村创办家庭作坊,精心制作的糕点因货真价实供不应求。1980年进驻县城杏坛路蔬菜公司门口摆摊经营,同步拓展干杂海货品类。后租赁铁屋定点经营,注册滕县首批个体工商户“嘉誉南北货商店”(注册资金300元),开创本地个体经济先河。
秉承“诚信为本、货真价实”经营理念,其“买卖公平,文明守法”原则广受赞誉。不足两年间,业务辐射周边五省40余县。1982年获评“全县发展商品经济带头人”及首批万元户称号,被群众誉为“张百万”。面对同行竞争质疑,他提出“市场做大方能引聚八方资源”的发展理念,首创“一批货众人分销、售后结算”模式,成功带动上百商户形成批发市场雏形。该市场后被《中国工商报》《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誉为“领头雁”工程,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高新亭2004年评价其“一人带动一个大市场”。
为打造全国性干杂海货集散中心,张兴铎自1980年代起坚持每年斥资数万元赴云贵川、东北三省考察货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他将同行视为同道,常年无偿提供商业指导与物资支持。1994年市场迁址华孚大厦时率先入驻,2004年参与创建嘉誉商贸城,最终形成占地300亩、汇聚1200余家商户、年销逾百亿的国家级专业市场。
张兴铎致富不忘回馈社会,他捐资治理小黑河、修缮村小学,捐建墨子中学并担任名誉校长;累计捐赠200余万元用于赈灾扶贫、长江抗洪、汶川抗震等;先后获“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标兵”“双拥先进个人”等40余项荣誉,2011年荣膺“枣庄市发展突出贡献人物”,其家庭更登上山东电视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春晚舞台。
2019年5月25日逝世后,社会各界自发悼念。挽联“一间铁屋撑起江北市场,布鞋双足踏出致富通途”精准概括其传奇人生。从铁皮屋起步的嘉誉市场,终成“江北最大、全国一流”商贸标杆,见证改革开放浪潮中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来源 滕州华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