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 ,在花湖机场“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支持下,机场“航空物流运输联合实验室”内,九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团队以及特邀的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柯云华科长,正在开展以“科技链驱动产业链,助力武昌鱼飞天”为主题的活动,以通过机场对武昌鱼的冷链创新、智能分拣、溯源升级等技术支撑和物流优化,推动武昌鱼产业迈向高端化、国际化。本次活动特邀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柯云华科长参加。

农机AI专家程敏调试智能分拣设备,确保活鱼运输零损耗。预制菜专家洪斌针对研发的“清蒸武昌鱼”加工制品和活体武昌鱼长途运输,提出优化冷链控温智能系统以适应武昌鱼“飞天”需求。

电商专家吴晓婷和文旅专家蒋莎分别就“故事化营销”策略,以及与“文旅武昌鱼产业”融合思路,结合武昌鱼的文化IP,提升品牌国际辨识度。柯云华提岀,需依托数字农批平台构建标准化冷链体系,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制度。

随后,团队深入机场所在地的花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聚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机专家夏晓玲演示无人投饵机与自动增氧系统,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

水质养护专家陈朝和养殖专家易万涛分别向保护区管理人员讲解了推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的技术和经验。


从事武昌鱼质量检测的何心蓉特派员根据自身工作特点,提出健全武昌鱼活体和加工制品的质量标准,迅速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出口产品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的召集人徐兴川和洪涛就提升武昌鱼产业强调,从梁子湖畔的生态养殖到花湖机场的“飞天计划”,我们科技特派员要始终聚焦产业的科技创新,将武昌鱼论文写在鱼塘边、机场里、飞机上。

本次活动彰显鄂州科技特派员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技术下沉与创新融合,正努力将武昌鱼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全球餐桌的“中国名片”。 (吴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