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侯氏文化研究集
文/侯仁杰集
一、总会顾问侯仁杰
侯仁杰,男,1973年10月19日生于重庆开县,系开州区始迁祖侯诰公第十二代裔孙,上海市行政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1993年到上海大都市打工,曾在上海建筑工地当民工、包工头等等。脚踏实地,勇于拼搏,一步步迈着坚实的步伐,打拼十多年,建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2009年在上海市注册了一家“上海民大市政工程”小企业公司,公司可承包建筑、拆迁、道路修建等工程任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实现小康,成为致富能手。
侯仁杰于2004年在上海市定居。2012年开州区郭家镇团包村修建村办公室时无偿捐款十万元,团包村六组修公路时又无偿捐款六万元。2016年被选为开州区郭家镇团包村委员会副主任;同年被选为开州区郭家镇第十六届镇人大代表。
侯仁杰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团结侯氏家族,热心于侯氏文化研究事务,支持出版《开州侯氏族谱》,热心支持中华侯氏文化活动,支持印制《侯氏内部资料汇编》校对稿四部。系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商务顾问。
二、开州区侯氏族谱序
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淡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家谱,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它流躺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源自同一血脉的家族,引领着自已的姓氏符号,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世系。这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家谱都将连接着你的血缘和亲情。
家谱,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同一姓氏构成了家族,它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
中国人重孝道。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站在老祖宗的面前,庄严、肃穆、虔诚而崇敬的历史感,将会促使人们更加团结,努力奋斗,为国家、家族谱写新的篇章。
据族中长辈口述,我侯姓始祖,侯诰公、顾氏于洪武二年迁徙入川,来开县定居谭家坝磬岭子(今开州区谭家镇龙溪村二组),繁衍至今约16代。其祖辈在“伯字辈”出现鼎盛时期,如史料记载:伯槐公“富有十三大斗二千六百余石租”,世人传说“从谭家坝到开县城,沿途不踩他人地盘”。我祖辈也修得谱书,到清朝末年,因洪灾冲毁侯家祠堂(原侯家祠堂建于侯家坝,现开州区郭家镇团包村),谱书被毁,民间也未留存。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使我开县侯氏家族不乱辈分,明晰亲疏,国耀、侯泽等族人牵头,收集民间史料,编印简单的“家谱”,并将原有25辈延伸至50辈。但由于当时经济、科技、交通等因素影响,无法完整、准确地完成谱书编撰工作。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科技等条件有利于对开县候氏家谱进行重新修订编撰。开县侯姓人口也有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县内仅公安在册侯姓达四千多人,不包括已故侯姓和现有的侯姓配偶,如姑爷姐夫等。不仅人口增多,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因工作或经商外出定居,并将户口迁居他乡。因此,重新修订、完善、充实《开州区侯氏家谱》,已成为众族人之期望。
二零一三年以来,在达令、达余等前辈宗亲的倡导和上海企业界达坤、仁杰等宗亲的支持下,全县侯氏宗亲对重修家谱积极支持和参与。二零一五年端午节胜利举行开县侯氏首届联谊会,同期成立家谱编纂委员会。为调查了解侯诰公来开县情况,我辈先后外出考察湖北省麻城市(据史料记载:“诰公原系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高干乡洗脚河人也”),四川省宜宾市、宣汉县(据宜宾市《侯氏支谱》记载:“四叔父所生三子,长詔、次诰田地房屋卖与詔,亦毫无摘留,惟侯诫一股尚存”,此书不但有侯诰记载,还反应了外出信息,与开县侯詔年代相符,其中很多信息都有推测价值),走访重庆市“湖广会馆”、重庆市档案馆、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巴南区等地,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通讯手段联系广东省梅州、江西省、贵州省、湖南省等地。据息,诰公原居住地村民,将原誥公墓碑打破用在山后修建堰塘做出水管道盖板石,我们克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将堰塘坎挖掉,最终发现了誥公墓碑石,碑文字迹大多可见,对我们研究誥公历史和后裔繁衍具有重要价值。
非常遗憾的是:尽管我辈走南闯北,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但到本家谱定稿时,诰公迁来情况和出生、逝世时间均无法认定,本着“宁可不记,不可错记”的家谱原则,故对诰公迁来情况暂时不予定论记入家谱,还望我族后辈努力查找研究,早日发现诰公迁徙前的真实历史,更能追溯侯氏入川来开以前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团结开县全体侯氏宗亲,我们主动联络天白、满月、岳溪等地侯氏支系,由于他们的始祖迁徙和繁衍情况无法查证,本家谱将以上三支侯氏宗亲列为侯诰一个支系,并经协商一致,同意“合谱”方案,今后可以按各自以前辈分取名,也可以依据“诰公支系”辈分取名。至于“麂子寨”侯氏宗亲是否属于侯诰公后裔,各有己见,由于多年以来、若干代人沿袭,没有佐证资料,本着团结和谐的原则,不再争论。
至于本家谱是续谱或是重新立谱,由于没有完整、真实的老谱书,只能靠我辈走南网北、收集史料的点点滴滴,加以推论,完成本次谱书。有鉴于此,我认为还是定位为重新立谱更加准确。这本新的《开州区侯氏家谱》即将定稿发行,它存载着编撰委员会成员,特别是达余、达中、仁元、仁厚四位宗亲近两年的汗水与心血,凝结着全体编撰小组、联络人员及全县侯氏宗亲的参与、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特别鸣谢为本家谱编撰慷慨解囊的上海侯氏企业主和其它赞助宗亲!这本家谱应当说是开县迄今为止比较完善的侯氏家谱,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特别是大胆突破传统家谱,对侯姓女子嫁出和女婿情况,有了延续和记载,避免出现亲戚面前不知亲的状况。对在外工作人员也作了全面介绍,凡是能写应写的都收入了其中。
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只对工作简历、业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记叙,对健在的宗亲名人,作为“当代英才”记载,不加评论。对已故名人,尽力收集在册,以激励侯氏后辈,但因历史资料奇缺,无法完整记录,很多侯氏名人将漏记册外。
此次家谱的问世,圆了几代开州侯氏儿女的梦想。真实地记录了侯氏的起源、脉流,为今后续谱及已徙外地宗亲提供了较为准确系统的文字资料。
本家谱正值开县撤县升区,将原“开县”称谓改为“开州区”。这本家谱跨越三百多年,记录了侯姓始祖及十六代子孙的活动踪迹,记录了侯姓十六代子孙的生生息息,共记录了已故名人七位,当代英才四十位,展示了开州侯姓人口的大家风范。必将鼓舞今人,激励后人,继续奋发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历时两年,费尽周折。编之不易,错漏难免。初稿既成,拟再充实。传家之宝,善用妥存。下传不止,珍而勿失。付梓之际,赘言为序。
侯诰公十三代孙侯相海
二零一六年冬
三、中华侯氏渊源
侯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新排行第八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
树有根,水有源。吾族得姓于春秋,周成王之后裔封于晋,至武公杀晋侯缗,晋侯缗五子奔适他国,以父官爵“侯”为姓,得姓至今二千八百年矣。可谓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成为中国一百大姓之一,遍布全国,甚而寓居海外。
一、寻根潮源:侯姓出自五类,①出自姬姓。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晋哀侯和晋侯缗的子孙以先人受封爵位“侯”为氏。②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③出自姒姓。禹的后裔被封于侯,子孙以邑为氏者;④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⑤改姓或其他。鲜卑族古口引氏、渴侯氏、古引氏、侯奴氏、俟伏侯氏汉化改姓侯;世居库斛真水部落的侯莫陈氏随魏文帝迁洛后,后裔有简化为单字侯姓者;傈僳族以猴为原始图腾姓氏,汉姓为侯:瑶、彝、苗等族有侯姓者。
相传黄帝姓公孙,生于寿丘,长于姬水之滨轩辕山坡,所以改姓姬,号轩辕氏。黄帝生25子。其子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为高辛氏。帝喾的另一子放勋继父位为帝,称尧;尧封兄弃为大司农,管理农业,称后稷,赐祖姓姬氏。后稷为周部族的首领兼始祖,其子孙遂以姬为姓。代代相传,至姬昌,殷商纣王时,被封为西伯,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其子姬发推翻商纣王,建立周朝,称周武王,追封其父姬昌为文王。武王崩,成王立,其时唐有乱,成王灭之,遂封其弟叔虞于唐。唐有晋水,故称为晋唐叔虞。叔虞之子燮,改国号为晋,为晋侯。十四传至晋侯缗。周初,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国。传到晋哀侯时,哀侯发兵攻打诸侯国陉廷,第二年陉廷联合另一个诸侯国曲沃讨伐晋国,双方交战于汾水之滨,结果,晋哀侯成了俘虏,曲沃武公还派韩万杀了晋哀侯。晋哀侯之弟晋侯缗成了晋国的国君,在位二十八年。最终也被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其子孙后代纷纷逃离晋国,并以祖上受封爵位的“侯”字为氏,称侯姓。
二、繁行播迁:漫漫数千年,几经迁徙,侯氏后裔如群星散布神州大地。侯姓最早发源地为山西境内,其早期的活动地点主要在今河南、山东省等地。秦、汉之际,侯姓以河北中部、西部一带繁行最盛,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北方省份。汉末,有北地太守侯恕举家迁于北地三水(今陕西旬邑),并发展为当地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侯姓北迁内蒙、辽宁等省,南迁贵州、四川、广东等省。由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改姓后裔在河南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治郡为河南郡。河南密县人侯霸后裔于南朝陈时徙丹徒,后来成为当地望族,治郡为丹徒郡。唐朝时,侯姓始入福建。宋朝时期侯姓又播迁至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广西、浙江、北京等地,可以说是遍布全国了。尤其是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四省侯姓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清代有福建、广东一带侯姓入居宝岛,进而徙居海外。今日侯姓五湖四海皆有足迹。
三、侯氏名人:中华侯氏家族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在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因而侯氏是出生于晋国的公族,是一支名正言顺的黄帝子孙。早在先秦时期就声誉卓著。二千多年来,中华侯氏曾出现过郡国之王;三公、宰相,府州县官更是众多;有跃马沙场的统帅,有万夫莫挡的勇士,有翰墨横飞的文人学士,有勤劳创业培养后代的传人,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当永垂千古,与山河共存。
古代:侯氏的表现不俗。不如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侯氏名人辈出,记载盛多;侯氏始祖晋侯缗是晋国的国君,在位二十八年;侯氏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121人。这里仅列举一部分;春秋战国时郑国侯宣多为大夫,足智多谋。大夫侯多羽、侯晋、侯叔夏、侯犯、侯朝、侯离等。明朝:山东总兵侯铖、遵义总兵侯国弼、四川总兵侯良柱、浙江总兵侯继高、山海关总兵侯世禄、侯拱极,泗州总兵侯方岩;李自成时左都督侯勇等。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等。
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中央委员侯捷、侯宗兵,科学家侯外庐、侯德封、侯德原、侯仁之、侯祥麟、侯自新,侯杰昌等。著名社会活动家,军事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侯镜如。著名邮电通信专家,邮电部设计院院长兼总工程师,邮电部副部长、顺间、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侯德原。自贡市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侯策名等。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流芳百世。
四、侯诰来开繁衍及分布:元末明初年间,因水、早、蜱、疫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再加上当时统治者残酷奴役和屠杀,特别是几十年来的战乱,使许多地方的老百姓非死即逃,从而造成许多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据多方搜索统计,当时四川只剩下60万人左右。于是开始了第一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侯姓祖先们携妻带子跟着迁徙的队伍,由湖北麻城等人口稠密地来到了土地荒芜的四川,他们在那里安家落业,繁衍耕种。
到了崇祯十二年(1639)张献忠入川到清初,四川被农民军、明军、南明军、清军、地主武装和小股土匪梳篦20年。再加上四川叛附吴三桂清军复践蜀土,见人便杀,见草过刀,搜剿多年,蜀山尽碧,昔日繁荣的成都市荆棘从生,野兽出没,一片荒凉景象。吴三桂之乱平定后,全川顶多有50万人左右。于是又开始了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这次移民比第一次更严峻。康照年间(1662-1722)多半是强迫移民,移民由官府捆绑双手、一队一队地赶来的。移民主川,随意插标占地,川土肥沃,赋税轻微。到了(1723)年以后移民就是自愿了。清代这次移民潮涨一百年,涌入了大量生力军,又因政府鼓励生育,人口回升很快。由全川50万底谷经晚清民国达数千万。
开县侯姓始祖侯诰有可能就是在(1662-1722)年间迁移到开县谭家溪磬岭子(今开州区谭家镇龙溪村二组)安家落业,相传烟火,耕读教子。其后子孙迁居到侯家坝、大屋基等地繁衍生息。后因人丁兴旺,繁荣昌盛,很快向周边发展。
侯诰来开约340年左右,繁衍了16代之多,侯诰子孙达5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开州城区各街道办,郭家、温泉、和谦、大进、满月白鹤、金峰、九龙、水田各乡镇,以及开州区外云阳、宣汉、万源等县市。现侯诰子孙在外务工、经商,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有的已经在那里安家落业,享有名气。愿侯氏子孙继续发扬先祖的佳言美德,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奋发向上,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处事,接踵而到水远。
开州区侯氏编纂委员会二零一六年六月
四、开州侯氏族谱概述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定有其源。毫无疑问,族谱是一种追根塑源文化现象。族谱又称宗谱、世谱、统宗谱、会通谱等,是一个家族之中的生命史,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荣衰、升沉、婚烟、文化的全过程,都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它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婚姻嫁娶,行业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的资料。族谱蕴含着大量的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资料。
与“正史”和“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族谱虽然是家族生命延续的历史记录,但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枝枝叶叶。由上可知,族谱不仅具有自然生命文化的意义,也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的意义。
侯氏家族得姓于春秋,周成王之后裔封于晋,至曲沃武公杀晋侯缗,晋侯缗五子奔适他国,以父爵位“侯”为姓,得姓至今二千八百年矣。可谓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成为中国一百大姓之一,遍布全国,甚而寓居海外。
吾族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己声誉卓著;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3000年前始建于晋国,出生于晋国的公族,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
二千多年来,吾族曾出现过郡国之王,三公、宰相,府州县官更是众多;有跃马沙场的统帅,有万夫莫挡的勇士,有翰墨横飞的文人学士,有勤劳创业培养后代的传人,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当永垂不千古,与山河共存。因此,纂谱有于知源流,明世系,发扬先祖的佳言美德,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激励子孙奋发向上,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处事。
族谱文化是对国史和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补充。国史和地方志记其大事、全局,而族谱则记其小事、局部;国史和地方志是主杆,族谱就是枝叶。还可以这样说,族谱是国史和地方志的细胞。有了族谱,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就极其丰富多彩和极其充实了。反之,没有家族族谱,国史和地方志似乎水上的浮萍,很不踏实。
无疑,我们侯氏族谱里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如关于遵纪守法,和遵守伦理道德的规定,对本家族名人、能人、伟人的宣扬等,不仅有益于修养人格,成就事业,也有益手激励志气,向先人学习,创造出新的业绩。看起来,我们侯氏族谱完全是反映了家族的人和事,但家族和民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包括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很长时间)我们侯氏家族和民族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是各种不同家族的融合。没有家族,就没有民族。如果每一个家族都得到了振兴,那么,这个民族也一定会得到振兴。因此任何人的行为都具有社会性,个人创造的业绩必须体现于社会。光宗耀祖,客观上也为民族和国家争了光。侯氏族谱是连接我们侯氏家族的重要纫带。通过侯氏族谱这个纫带的连接,会加强整个侯氏族人的团结,增强其凝聚力。
侯氏族谱,应当树立正确的家族观。首先反对狭隘的家族主义,应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下。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民族、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辩证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反对依仗家族力量,横行一方,持强凌弱的低级错误家族观,不得将家族的规定凌驾于国家法纪之上。我们主张维护正义,维护公德,宣扬真善美和为民族、国家谋利益的家族文化。主张把族谱作为联系亲情,加深感情和弘扬先人优秀精神文化的平台。提倡族人之间的互助,更要提倡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我们侯氏家族族谱,应当树立正确的家族族谱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1)族谱是一种很具体的历史资料。这样的资料尽量详细更好。在有助于遗传科学的研究方面应当充实新的内容,如对本家族人种特征,遗传特征,健康特征,人文特征等进行调查,然后将这些特征概括地记录在族谱里。这对于“前人的生活图景、历史资料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2)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撰写族谱。一切都要从实记录,族谱应当做到比国史更真实。族谱也完全可以做到比历史更真实。所以,编立族谱不应当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要真实写照。
(3)坚持男女平等。古人立族谱,只记男,不记女。这是极大的缺陷,不仅不公正,也不科学。从遗传学的观点看,男女遗传作用和功能是对等的,因此,写谱书应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撰写谱书正是和民族的大团结分不开的,“家和万事兴,国安民富强”。我们主张维护正义,维护公德,宣扬真善美和为民族、国家谋利益的家族文化,主张把族谱作为联络亲情,加深感情和弘扬先人优秀精神的平台。提倡族人之间的互助友爱,更要提倡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
侯诰公第十二代孙侯仁元撰稿
二零一六年秋
五、开县侯氏族规
第一条、忠孝传家。孝业其本,忠众其孝,孝是人最基本的血源亲情,是做人的起码标准,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忠的具体表现,是敬祖尊长爱幼、陸邻的先决条件,族人子孙要尽忠于国,孝敬于亲,传承宗祖之美德。
第二条、信义传家。百事信为先,人无信不立,信义是族人建立社会地位的基础,是族人立身社会、享有社会声誉的保证,因此族人在为人行事时,以信义为先,据理谦让,严以律己,宽以待入,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第三条、耕读传家。勤耕田,苦读书,农工商学各业,应该志图进取,既要勤劳致富,任劳任怨,艰苦创业,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勇于进取百业,又要训导子孙后代,尊师重道,专研乐业,拼搏进取树立自爱、自强、自立、力求上进的良好风尚。
第四条、勤俭持家。族人中男女老幼,均应勤俭持家,衣食住行,合理消费,要热心慈善事业并出资出劳,切莫贪图钱财,戒赌博淫邪,忌损人利己,忌奢侈堕落,继承宗祖勤俭持家创业之美德。
第五条、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兄敬弟恭,老者慈少,少者敬老,子孝媳贤,依辈称呼,杜绝尊卑混乱,承继宗祖之美德。
第六条、以诚相待。为人处事,平等相待。勿以貌取人,以强凌弱:勿以富欺贫,尔虞我诈,狡诈相欺。
第七条、遵纪守法。安份守纪,奉公守法,清政廉洁,为人正直,遇事三思而行,不做有损于国于民之事。
第八条、谦和互让。夫妻和,家道兴,兄弟睦,家族旺,同胞手足,争必有失,出口招祸,故宜忍让,遇隙多思己过,族人应多进行善意调解,沟通协调,化解矛盾,求得族人之团结和睦。
第九条、生庆死祭。古稀之人,逢十寿勿忘相贺,有身故之人,勿忘吊唁缅怀,以安慰家人。
第十条、不忘家谱。家谱乃一家一族之宝,要爱惜珍藏,诚望吾族子孙常读家谱以自励,勿忘先祖创业之精神为自豪,并效法弘扬先祖之美德,为吾族增添光彩。
开县侯氏理事会2015年6月18日
六、开州侯氏家规家训
人类社会,基于家庭。尊祖敬亲,睦族敦伦。
齐家爱国,兴邦固本。夫妻二人,家庭核心。
情深意笃,互爱互敬。男不尊夫,女不卑从。
相互理解,情感交融。穷莫易节,富不变心。
风雨同舟,比翼鹏程。双方父母,共同待奉。
善其衣食,便其住行。医其疾病,娱其精神。
桑榆逢春,夕阳更红。婆媳翁婿,理解尊重。
情同骨肉,休戚关情。偶有不贤,理解宽容。
婆待儿媳,应若亲生。儿媳对婆,应为娘亲。
婆媳难处,儿应居中。巧施斡旋,妙语开心。
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心相默契,行相照应。
供养老人,协力同心。遗产继承,以法为凭。
亲密无间,黄土成金。妯娌融洽,家门有幸。
若有摩擦,兄弟秉正。不可偏信,切勿怂恿。
温言明理,春阳消冰。邻里相处,以和为重。
与人为善,坦荡真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倘生纷争,主动调停。握手言和,高下莫争。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辛勤劳动,致富光荣。
财产广进,俭朴节用。用而不奢,俭而不吝。
衣莫厌旧,食莫贪丰。有当思无,富当济贫。
细水长流,筹划精心。合家和睦,夫妇相亲。
择妻选婿,重在情缘。情投意合,志在言端。
自主婚姻,幸福美满。计划生育,优育优生。
琢玉成器,教子成人。天下父母,人同此心。
人生启蒙,贯沏终生。身教重范,言教莫松。
勤劳务实,庄敬持身。严而无度,反生怨恨。
爱而不宠,严格示训。拔苗助长,反害儿孙。
自古纨绔,毁于嬉纵。寒门贵子,并非天生。
矢志苦学,磨砺成锋。儿孙年少,应端品行。
纵欲有害,恶习伤身。坚持正义,旗帜鲜明。
效国酬志,学好本领。上谷遗风,世代传承。
七、重庆开州区侯氏字派
正维仕丝伯,文祖朝胜国。
达仁相大邦,富成功业俊。
贵佐店庭方,益举显明扬。
华泽吉巨清,长寿定学章。
均余志良德,原代永辉昌。
八、开州侯氏始迁祖起仁杰支世系
侯公讳诰:原籍湖广,入开县始迁祖。殁葬于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龙溪村二组吉龙大穴。
婚配顾氏夫人,殁葬于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侯家坝吉龙大穴。
生二子:长子正清、次子正明(略)。
始祖侯诰公是在(1662-1722)年间迁移到开县谭家溪磬岭子(今开州区谭家镇龙溪村二组)安家落业,相传烟火,耕读教子。其后子孙迁居到侯家坝、大屋基等地繁衍生息。后因人丁兴旺,繁荣昌盛,很快向周边发展。
侯诰公来开县约340年左右,繁衍了16代之多,裔孙达5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开州城区各街道办,郭家、温泉、和谦、大进、满月白鹤、金峰、九龙、水田各乡镇,以及开州区外云阳、宣汉、万源等县市。
第一世:
侯公讳正清:侯诰公长子,重庆开县人也。生卒年月日不详,原住址也不详。婚配黄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公与夫人同葬苦竹血流溪,合碑一座。生二子:长子维城、次子维翰(略)。
第二世:
侯公讳维诚:正清公长子,生卒年月日不详。葬侯家坝长田湾,立碑一座。婚配张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葬侯家坝小堰沟胡寿凸,合牌碑一座。生二子:长子仕禄、次子仕雄(略)。
第三世:
侯公讳仕禄:维诚公长子,生卒年月日不详,葬吴家坝长田湾,修碑一座。婚配苟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葬侯家坝长田湾修碑一座。生二子:长子侯纪、次子侯统(略)。
第四世:
侯公讳纪:仕禄公长子,生卒年月日不详,原住址不详,葬于侯家坝小堰沟,复造堰勒石修碑一座。婚配徐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原住址不详,葬于侯家坝,坐北朝南碑一座。生二子:长子伯爵、次子伯权(略)。
第五世:
侯公讳伯爵:侯纪公长子,生于戊辰年四月十三日,卒于乾隆十七年,原系开邑东里上三甲。住址和葬址不详。婚配段氏夫人,生于丁卯年正月十六日,原系开邑东里五甲。葬址不详。生三子:长子文泰(略)、次文定、三子文著(略)。
第六世:
侯公讳文定:伯爵公次子,生于乾隆四十四年(乙亥)九月一日。没年月日不详。葬侯家坝双合寨大湾。婚配田氏夫人,生于乾隆五十二年(乙未)五月四日。没年月日不详,葬于侯家坝双合寨大湾。生五子:长子祖召(略)、次子祖钟(略)、三子祖千(略)、四子祖渝、五子祖证(略)。
第七世:
侯公讳祖渝:文定公四子,出生年月日不详,没于庚寅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婚配贾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考妣合葬于侯家坝(无坝七组)扁桶峡,坐北朝南。生三子:长子朝依、次子朝冠(略)、三子朝友(略)。
第八世:
侯公讳朝依:祖渝公长子,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侯家坝生长人也,葬开县津关乡五坝梨子园。婚配杨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原住址与葬址与夫同一处。生四子:长子胜余、次子胜堂(略)、三子胜重(略)、四子胜坤(略)。
第九世:
侯公讳胜余:朝依公长子,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九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田包村梨子园。婚配杨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九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团包村梨子园。生二子,长子国付、次子国绿、三子国阳、四子国绪、五子国充。
侯公讳胜堂:朝依公次子,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九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团包村长田湾。(略)
侯公讳胜重:朝依公三子,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七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团包村扁桶峡。
婚配李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七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团包村扁桶峡。(略)
侯公讳胜坤:朝依公四子,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七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团包村扁桶峡。婚配邹氏夫人,生卒年月日不详,原系开县津关乡五坝村七组生长人也,葬于开县郭家镇团包村长田湾。(略)
此文以下略。
九、侯仁杰家族相册赞
文/水西居士题
(一)慢翻相册健美娇,祥云煦日慰心寥。亲朋见面欢天喜,邻里情缘畅夜宵。手拜金杯立海地,家族会宴润心潮。馨期聚宴时时有,炽夏朗空浩月遥。(二)空晴气度因云生,朋友相邀跨远行。文物珍存北京地,巫峡牵引长江城。昆仑万里劈山立,高速千里截壁横。俊秀登峰圆夙梦,侯翁气魄勉酬赓。(三)世事悠悠似水流,相逢执手话春秋。青春稚子今何在?金色年华岁月留。继往开来传盛事,承前启后展新猷。亲戚谊厚真情在,乐事欢颜美册收。(四)一书撰录雪窗缘,美好萦回忆四川。丽照光仪留意趣,华章挚语颂情渊。毋忘卅载同修学,犹记连年共挽牵。更念严师殷教诲,感恩心迹众承传。(五)十分春色绽绯荣,茶味香时春意浓。燕舞江南杨柳绿,莺歌开州杏花红。霜凝鬓发思犹敏,心系酒壶志更雄。泉以廉明高士颂,骈臻福寿业昌隆。(六)半生事业费运筹,商家百载历沉浮。苦寻活路沪城去,巧觅生机创业谋。上海奉贤今胜惜,巫山开州誉远洲。感恩先辈劬劳尽,继往开来孝义留。(七)嘉时美景耀三星,碧海蓝天万里行。绮筱芳妍迎窈窕,慧云皑洁吐峥嵘。百年记忆凌霜劲,一路艰辛傲雪明。万般事业承祖荫,侯家蕴藉享安平。(八)万树葱笼隐茗园,亲亲旧梦绕心田。青春幸会学知路,老友重逢叙旧篇。质朴率真同往日,情深义重似当年。喜得丽日同相聚,年年喜事重重圆。
水西居士题赞
戊戌年冬月于上海
来源:《开州侯氏族谱》摘录、《上海闻人侯仁杰》摘录。












编辑:世侯总会办公室
邮编:171609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