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龙聚汇舞义乡
路边
国庆长假第一天,我们阳羡论坛春水东流、春天的故事、素心执手、月色撩人、碧水秋泓等八九网友游览了大潮山。
大潮山在宜兴市区东南五十里,是浙西天目山余脉。所以向西向南连绵不断,向北是宜兴平原,向东没有了。没有了是什么意思?因为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太湖。太湖虽不是大海,却也有潮。或天高湖阔,水波不惊,或旭辉晚照,帆影点点。或风云激荡,怒潮拍岸,或雨打梨花,雾锁山亭。站在大潮山上看太湖大潮,是一种享受,所以这山不愧叫大潮山,明代江阴人卞荣说它是宜兴东南第一峰。
再看大潮山风景,明代工部侍郎沈晖诗说:“湖光西拥大潮山,千仞清莲一水环。佛殿高凌银汉表,禅房多住白云间。散花龙女乘风去,乞食山僧冒雨还。最喜攀萝登绝顶,倚栏终古绝人寰。”不错吧,有龙池清莲古寺禅房,有龙女戏花山僧踏阶。大潮山寺院叫福源禅寺,相传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据《宜兴文史资料》37辑记载,元末兵乱寺毁,曾奉朝进京为明成祖核勘经典的高僧雪庵募资重建,明英宗赐额,给事中胡淡撰碑,沈晖题序。
相传古寺原有99间半,修竹掩映古木参天,规模宏大精致优雅,还有仙人洞、观潮亭诸景点,善男信女接踵而来,佛钟悠扬十里可闻。福源寺牡丹也世所称奇,树高两丈余,枝繁叶茂花蕊数百,为宜兴名花之冠。今年68岁的白泥村人徐敖生说,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驻有一个连坚持抗战,使得古寺时遭日寇炮击,破害严重,带队营长也在炮击中为国捐躯。50年代初寺里一棵六七人合抱的白果树遭雷击死亡,就这一棵树,砍伐后竟够三百人规模的白泥小学做了课桌课凳。现在的福源禅寺是1995年经宜兴市政府批准恢复建设的,总体尚未完工,我们看见大雄宝殿里十余米高的如来佛像还是三截在地,等待吊装。
以大潮山为中心的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地名以前叫洑东,洑东是抗战前及共和国初的建制乡,因洑而名,所以同时建制的还有洑西乡。洑东山多,山地有近五万亩,耕地却只有一万多亩。其实洑东是闻名遐迩的,只是因为她的芳名多变而让人难以记住。洑东出产陶土,它的东山甲一直是宜兴甲泥的重要部分,它的白泥山更是宜兴甲、白和嫩三大陶土之白泥的主要矿源地。国家级文物保护涧众唐代古龙窑遗址,在叙说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洑东的煤炭储存也号称苏南之最。
洑东1949年前一度叫楚山乡,不过那是把后来的汤渡乡也包括在内了。这个乡名虽然被人们淡忘,但因它而被叫响的楚山猴棍,今天依然是宜兴十大社戏之一。宜兴第一个伟大人物是周处,相传周处父亲周鲂,招收了一批楚山深处的化外野民,并量身定制了一套猴棍训练他们,终成强兵,为三国东吴屡建奇功。社戏有二十人持棍上场,扮猴相,学猴步。攻防对仗,吼声阵阵。全程招式有盘龙、掮龙、点水、点炮、鞭棍、踏棍、绞花、拖花八套十六节一百二十八棍,煞是热闹。洑东还叫过兰右乡,兰右自然因兰山而名,兰山在大潮山东面,实际是个小坡,但因为滨水,风景就格外秀丽,中国现代旅游业之父储南强早在抗战前就在这里规划建设大雷湾风景区了,他还设想在兰山上建造一尊大型陶瓷组合城雕大禹人物像,使来往于宁杭国道的人们远远就能看见这位战天斗地的治水英雄,也可使人们惊叹宜兴陶瓷技艺的高超。但是日寇的铁骑打碎了储南强的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兰山风景区的建设才梦想成真。
洑东的古称是义乡。东晋建都南京后,周处的长子周玘,三兴义兵,为朝廷平定叛乱。朝廷褒奖,晋升阳羡县为义兴郡,下置六县,其中的义乡县就在洑东。大潮山东麓狭长的滨水长廊地,历来是通浙要道兵家险地,义乡县城镇守于此无疑是一道防线。270年后,义兴撤郡回县,宋代为避赵光义讳,义兴改“义”为“宜”直至今天。
今天的大潮山,没有长竹密林参天大树,这倒给了我们上下相望的便利。秋禾金浪唱丰年,村舍点点沐祥和。宁杭国道新长铁路绵延而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山踏水,真个是一径攀峰览胜迹,五龙聚汇舞义乡。写到这里,也许细心的朋友会说,两条公路两条铁路,哪来的五龙聚汇?别急,还有一龙待我交代。这次重建福源寺,建设者还在外围山坡上依脊越岭,筑起了小长城。这当然不能和北京长城相提并论,但却也有数里之遥。在山下远远望去,宛然卧龙在岗,大潮山的灵秀,也蓦然活现。
2013年10月 宜城龙潭路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