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作家诗人走进花之寺
开展“深入扎根基层 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主题采风活动
7月12日,由临沂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临沂市作协女子文学创作委员会、沂南民协旅游文化专委会主办、沂南县鼻子山国有林场承办的临沂作家诗人走进花之寺开展“深入扎根基层 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主题采风活动如期进行。来自市区、兰陵、费县、河东、沂南、沂河新区等地的20余位作家诗人走进沂南张庄镇,挖掘花之寺的历史文化内涵,重温鼻子山的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收藏文化的魅力。

活动中,诗人商庆顿代表主办单位,向为本次活动辛勤筹备的沂南民协、张庄镇政府及鼻子山国有林场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沂蒙精神需要代代传承,这是我们的精神根脉,要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面对时代、书写时代的精神动力,让红色基因融入文学创作的血脉;文学需要薪火相传,这是我们的文化使命,让文学作品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沂蒙故事在笔墨间焕发新的生命力;创作需要深入扎根基层,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让作品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时代的温度,真正成为扎根基层的生动写照。
沂南民协主席冯春明深度探讨挖掘花之寺历史文化,讲述了花之寺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重点讲述了明清时期一大批文人墨客在花之寺相聚,群贤毕至谈诗论文,使之成为当地文化坐标的史实。讲述了山东“战工会”在青驼成立时鼻子山战斗的经过,讲到沂南是红色的沃土,是沂蒙红嫂的家乡,更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之一,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祥地。
女子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梦桃介绍了女子文学创作委员会成立的情况和成立后的工作情况,强调:此次主题采风活动,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发现者,记录者,传播者;要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笔触,为沂蒙精神的书写注入更加温暖鲜活的元素;要充分发挥女性写作的优势,将沂蒙精神中蕴含的人性光辉、情感力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与会人员朱卫军、瓦刀、刘广泉、马文杰、杨传信、丰桦、孙磊、初淑珠、邰枫、朱虹,林丽萍、种善东、高以州、刘英等从各自角度谈了采风后的感受,并表示将从花之寺的六百年文脉诗性和鼻子山革命烽火的血性中汲取灵感,以此次主题采风活动为起点,将这些历史的回响化作流淌的文字,让沂蒙精神借助文字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沂蒙篇章,创作出带着时代印记和地域色彩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座谈会由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孙梧主持。

参加主题采风的人员还参观了沂蒙老碾红色文化收藏馆,听取了沂南县民协副主席王庆东对石碾的介绍,让主题采风人员不仅了解了沂蒙石碾的历史价值,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沂蒙精神的智慧与坚韧。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驻足端详,触摸着石碾上深浅不一的纹路,仿佛能透过这些痕迹,看到当年军民在石碾旁共同劳作、支援前线的热闹场景。
(摄影:刘广泉 高以洲)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